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湖南新聞

岳麓區力促產業轉型升級 六大主導產業蓬勃興起

2017-09-12
來源:長沙晚報

  轉型跨越的岳麓路徑

  岳麓區力促產業轉型升級,六大主導產業蓬勃興起

  長沙晚報記者 唐薇頻 周游

  湘江基金小鎮正式成立,長銀58消費金融、江海證券等25家金融機構相繼進駐;

  412家樓宇企業紮堆落子高端樓宇;高達241米的希爾頓酒店及湘江豪生等頂尖豪華酒店正加速建設,成為湘江西岸的一處處地標;

  世界上最大的“芙蓉花”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綻放。湘江歡樂城冰雪世界、恒大童世界建設如火如荼;

  梅溪湖國際健康城正式奠基,選址洋湖片區的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建設步伐加快;

  湖南省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新引進11家檢驗檢測類企業,正在申報“國家級”;

  蓮花漫谷、坪塘綠谷、雨敞坪五彩谷、學士農趣谷、含浦鄉韻谷異彩紛呈,都市農業美不勝收。

  ……

  湘江西岸,麓山腳下,岳麓產業發展引擎疾速轟鳴,現代金融、高端商貿、健康養老、文化旅游、檢驗檢測、都市農業六大主導產業協同發力,岳麓人干事創業的干勁和豪情迸發。

  岳麓發展,數據見證。去年,岳麓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稅收質量和進度領跑中心城區。今年1-7月,岳麓“加速度”持續發力:財稅收入增幅、規模工業增加值、社零總額增速等多項關鍵指標均居中心城區前列。

  平台疊加

  把資源好牌打成發展贏牌

  “岳麓產業發展之勢,得益于國家級湖南湘江新區、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大戰略平台交匯疊加、集中發力。”聊起產業發展的岳麓路徑,岳麓區委書記周志凱開門見山地說,要辯證看待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樹立三大服務理念:“服務湘江新區、高新區、高校就是服務岳麓區的發展”。

  理念一新,區域發展格局為之一變。岳麓區作為湘江新區的核心區和主戰場,把全區的發展目標融入到湘江新區的頂層設計,主動為湘江新區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片區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征地拆遷保障、環境維護保障和社會事務保障;並借勢發展,與湘江新區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最大程度形成招商引資政策疊加效應。湖南金融中心落戶、湘江基金小鎮掛牌、大王山旅游度假區等項目順利推進……湘江新區全面建設和縱深發展的利好,直接轉化為岳麓區高端轉型的強勁動能。

  “服務高新區就是服務岳麓區的發展!”長沙國家高新區的“智能制造”,和岳麓區現代服務業的錯位發展,使岳麓三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岳麓發展更具活力、更加協調、更可持續。

  “服務高校就是服務岳麓區的發展!”岳麓區匯集了2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32位兩院院士、5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0多萬科研人員和高校师生。岳麓區做實區校合作,做強創新創業。通過多年的磨合、溝通,校地之間聯系日益緊密,重大戰略合作協議紛紛簽訂,重要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檢驗檢測行業能在岳麓區快速成長,成為長沙新的產業名片,正是以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各類科技創新人才為基礎。隨着透明計算、超算中心、鎢合金等產學研項目的落戶和推進,岳麓新興經濟方興未艾。

  “把資源好牌打成發展贏牌!”區中有區,區中有校,區中有園。共融共生,共享共贏,岳麓發展的明天更加美好。

  產業融合

  什麼是短板就解決什麼

  什麼是優勢就發展什麼

  位于岳麓區濱江大道的楷林國際,多年前打出“岳麓總部基地”的口號。如今,藍圖正變為現實。繼長沙銀行全國總行、吉祥人壽全國總部、湖南三湘銀行落子這棟5A甲級樓宇後,今年,楷林國際又迎來長銀58等重量級金融機構入駐,正在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總部大樓”。

  “吉祥人壽全國總部洽談4年,三湘銀行總部落戶洽談2年,長銀58僅一天就辦好了工商登記和營業執照!”聊起岳麓區干部拼產業爭項目的定力、拼勁和韌勁,楷林(長沙)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彥欣印象深刻。

  “產業是岳麓最大的區情、最大的短板,更是最大的希望。什麼是短板就解決什麼,什麼是優勢就發展什麼。”“十三五”以來,岳麓區把每年都定為產業發展年。周志凱語氣堅定,岳麓發展就是要堅定發展自信,強化戰略定力:遵循產業發展規律,不搞花架子、不提新主題,一以貫之,持續用力。

  去年,區第五次党代會上,岳麓區結合本地特色及發展優勢,確定了“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的“三融共進”發展路徑,明確了現代金融、高端商貿、健康養老、文化旅游、檢驗檢測、都市農業六大主導產業,區域經濟專家形象地稱為“六馬奔騰鬧岳麓”。 今年以來,岳麓更是奏響產業發展強音,推出產業政策、產業基金、產業人才組合拳,發布《岳麓區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6億元區級產業引導基金,引進經濟型專業人才,招商安商的頂層設計愈加優化。

  “今天的大項目就是未來的大產業。”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匯對記者說。記者多次到岳麓區采訪,發現無論是區委書記、區長,還是普通干部,始終把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的弦繃得很緊。今年,該區創新實施三色預警機制,63個涉市重點項目開工51個,不僅計划上半年開工的全部開工,而且岳麓出入城口、學士出入口改造、富洲濱江雅苑、洋湖醫院等4個項目還實現提前開工。近三年來,岳麓區旗帜鮮明地提拔和啟用來自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一線的實干型干部,重產業、抓產業,學經濟、懂經濟蔚然成風。

  現代金融業集聚城市,高端商貿轉型邁進,檢驗檢測前沿發力,文化旅游走向世界級目的地,健康養老業來勢正好,都市農業大放異彩……隨着六大主導產業融合共生,一個個璀璨的產業和產業集群,匯聚成廣袤的岳麓產業藍海。從多年前的“西文東市”,到今天“六馬奔騰鬧岳麓”,產業興區的岳麓路徑愈加明晰,越走越寬。

  財稅收入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財稅結構是經濟運行的健康表。今年1-7月,岳麓區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92.69%,財稅增幅、進度、質量均居全市中心城區首位。優質的財稅結構,正是岳麓上下一心抓產業發展所收獲的成績單。

  產城融合

  新城規划建設到哪里

  產業經濟就覆蓋到哪里

  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產業則是城市的血液。

  站在岳麓山上俯瞰,湘江西岸,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勾勒出壯麗天際線,彰顯岳麓美麗容顏。

  新城規划建設到哪里,產業經濟就覆蓋到哪里,公共服務就配套到哪里,市民安居樂業就到哪里。值得一提的是,岳麓是省會城市“山水洲城”的“顏值擔當”,並且在產業西高地崛起的進程中,全力譜寫着產城融合新篇章。

  “如今,這里不但是產業新城也是宜居新城。”在岳麓科技產業園工作了4年,湖南中大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李豔麗見證了這里的變化。

  李豔麗記得,4年前,該公司作為首批企業入駐檢驗檢測園,當時園區路網尚未形成、周邊高樓屈指可數,距最近的公交站約有2公里,員工們上班頗有不便。今天,作為全市“五區九園”中最年輕的園區,岳麓科技產業園建成區面積大大拓延,城市面貌也為之一新。你看,“三橋一隧道”形成半小時交通圈連接中心城區,含浦大道、學士路、望江路等12條道路四通八達;206、908、909等多條公交線路經過。周邊江山帝景、麓山別墅等精品樓盤陸續建成,聚集起12萬常住人口。师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等7所中小學校相繼建成……產業集聚带來的磁場效應,以及日漸齊備的功能配套吸引了更多人才的進駐,海歸博士蔣贇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她從高校辭職來到蘇州蘇試湖南公司上班,“我家就住在園區附近,上班步行只需5分鐘,周邊學校、商場配套齊全,工作生活在這里很幸福。”

  “岳麓山大學科技城整治建設是岳麓發展的必答題,必須主動擔當、狠抓推進!”圍繞“打造國際一流大學城”的時代命題,麓山腳下,一場轟轟烈烈的產城融合注定要寫進歷史。

  如何為大學师生、周邊居民提供完善基礎設施、優質公共服務和宜居生態環境,如何成就湖南創新驅動的“尖兵”,共建共享“沒有圍牆的大學城”?“堅持品質提升與合作共創雙輪驅動!”劉匯告訴記者,岳麓區從兩方面作答:一是堅持校區、城區、景區、園區聯動,齊心協力推進重點區域提質改造;二是把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的建設,作為深化區校合作的“金鑰匙”,積極探索“一校一園”的合作模式,每年留住千名以上創客、高校师生在岳麓創新創業,5年內孵化培育500家以上的創業企業。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范圍內店外經營、早夜市、違規戶外招牌廣告、共享單車亂象等十大市容亂象“百日整治”,天馬路和麻園路上曾經密密麻麻的違規夜宵棚不見了。今年,隨着麓山南路綜合整治、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後湖國際藝術園綜合整治等十三大項目的啟動,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基礎設施將全面升級,為打造全國領先的自主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創造先決條件。

  城鄉融合

  城是有品位的城,鄉是有韻味的鄉

  “以前進城起碼得40分鐘,現在開車只要15分鐘。” 沿着蓮花生態走廊一路前行,百畝荷塘映襯青山綠水,田園風光惹人心醉。蓮花鎮五豐村的村民彭希敏發現,自從家門口的長韶婁高速拉通,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門口,城與鄉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村民進城一趟,就好比在村里串個門一樣方便。而城里人也愛往蓮花跑,每逢周末,蓮花河旁,城里來的騎行客絡繹不絕。

  路網拉近了蓮花鎮與城區的距離,也為當地带來了產業與“財氣”。五豐村村主任廖海蛟深有感觸:“以前出去求項目,人家不願意進來。現在企業排着隊想進村,我們還要選,有污染的企業堅決不要!”產業的興起,也讓村民們有了在家門口施展拳腳的舞台。彭希敏原本在外地打工,家里的雙胞胎成了留守兒童,去年,她進入愛格花卉,憑着勤學肯干,成了業務骨干,每月收入有4000元,還能照顧孩子。

  農村是岳麓區管理腹地,也是生態高地,既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是轉型創新的必破難題。如今,422平方公里的廣袤農村,正在經歷着產業轉型、農民轉身、觀念轉變的嬗變。

  不拆房不砍樹,不搬遷一戶人家,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規划面積1.2萬畝的農趣谷是岳麓區城鄉融合的另一個鮮活樣本。岳麓區、學士街道堅持保留這里“鄉的韻味”:原生景觀不破壞要更美,原住民生活現狀不改變要增收,農村集體經濟資產不流失,又毫不吝嗇地給予這里“城的配套”:景區不僅有了彩色藝術瀝青道路,還把水泥路、瀝青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連池塘邊也鋪上了青石路。村民或開起了鄉村民宿,或成為景區園林工人,或成為農家樂老板。

  引領都市農業潮流的岳麓,愛格花卉、雨泉韭黃、聖峰果業、天泉草業等都市農業品牌逐步唱響。這些知名農業品牌,在這片沃土上迅速壯大。而廣大農民享受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惠,幸福感飆升。

[責任編輯:鄭嬋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