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0月22日,在剛啟用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功能中心,《義烏紅糖》和《義烏紅糖加工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准正式對外發布。
義烏紅糖是具有義烏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食品,位居義烏三大特產(紅糖、火腿、南蜜棗)之首,且是這三者中唯一一個只在義烏生產的特產。
義烏紅糖不僅是義烏的“金名片”,更蘊含了義烏人“勤耕、好學”的優良傳統。義烏屬糖蔗生產的高緯地區,氣候條件已不太適宜糖蔗的生長,但勤勞智慧的義烏農民在幾百年里,經過不斷地引種試種、觀察篩選和提純復壯,培育出了適宜在義烏種植的糖蔗品種。
然而近年來,受多方原因影響,義烏的紅糖產業面臨着市場萎縮、競爭加劇等困境,發展瓶頸深深困擾着有300年發展歷史的傳統行業。
在競爭者紛紛搶佔有限的需求市場的情況下,2014年7月1日起實施的輕工行業推薦性標准QB/T4561-2013《紅糖》又將義烏紅糖置于無標准可依的尷尬局面。該標准只覆蓋了我國主流的石灰澄化法生產的紅糖,並沒有包括使用物理沉澱法的義烏紅糖。
“用這個標准進行檢測,就是不合格產品,不用這個標准,我們又沒有其它檢測依據,無法出具檢測報告。沒有檢測報告,說我們質量好、營養高都是空口無憑,下游經銷商和消費者都不買這個賬。”一位紅糖業內人士說,義烏紅糖陷入了“有錢掙不了,產業做不大,第三方網絡交易平台進不去”的境地。
為此義烏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組織義烏紅糖行業協會、部分紅糖企業成立紅糖標准起草小組,標准起草小組工作人員搜集查閱了歷年來的紅糖檢測報告,並對現有庫存的紅糖進行了抽樣檢測。經過半年的調查研究、多次討論和修改完善,最終制定了《義烏紅糖》和《義烏紅糖加工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准。
在《義烏紅糖》標准中,明確了義烏紅糖的定義,即在義烏市域范圍內,以糖蔗為原料,經榨汁、清淨、熬制、成型、干燥,采用義烏傳統工藝(非石灰法)不經分蜜制煉而成的紅糖。同時結合義烏紅糖的實際,把產品分為粉糖和塊糖,並分為優級、一級、二級3個級別。
在《義烏紅糖加工技術規程》中明確了改進後的義烏紅糖生產工藝流程:榨汁→清淨(過濾、沉澱、撈糖沫、二次過濾)→熬制(熬糖、炒糖)→成型(出鍋、做糖)→干燥(需要時)→成品義烏紅糖。
兩項團體標准通過設置嚴謹的指標體系,規范化的工藝流程,有效的解決了義烏市紅糖生產加工行業的市場流通合法化、產品質量可提升、產業發展可持續這三大瓶頸問題,既便于義烏紅糖加工企業改造提升工藝、提升義烏紅糖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同時也有利于監管部門對照標准,發放證照,規范監管。對傳承義烏傳統紅糖制作工藝,推動義烏傳統紅糖產業健康發展,拓展義烏紅糖的市場和品牌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嚴格執行出廠檢驗程序,確保產品出廠質量,市場監管局與義烏市紅糖產業協會協商,征求全市小作坊同意後,提供了委托檢驗的方案。紅糖生產企業與檢測機構簽訂委托檢驗協議後,檢驗費用可享受75折優惠。經測算,以一年委托檢測50批次計算,企業獲證5年內的投入總費用比建造實驗室下降76.4%。
除了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負擔,市場監管局還在品牌培育方面對紅糖企業有所傾斜。“黃培記號”是義甜紅糖專業合作社的注冊商標,該企業生產的義烏紅糖兩次獲得中國國際農博會金獎,在2016年度浙江省著名商標評選過程中,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多次前往企業走訪了解情況,手把手帮助企業准備申報材料,最終“黃培記號”成功獲評浙江省著名商標,也是我市唯一一件紅糖制品的省著商標。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抓好監管和服務兩條主線,做好兩個團體標准的宣貫,落實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與行業協會、其他監管部門做好協同聯動,督促企業切實按照標准的相關要求生產,並加大監督檢查和抽檢力度,”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力爭通過三年治理達到持證率100%,產品抽檢覆蓋率100%,擴大產業規模,實現義烏紅糖產業的規范生產和可持續發展,亮出義烏紅糖的“金名片”,守護和傳承義烏傳統的“甜蜜味道”。吳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