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四川 > 本地新聞

集成電路緊缺人才創新發展研修班在成都高新區開班

2017-12-15
來源:香港商報網

  集成電路緊缺人才創新發展研修班在成都高新區開班。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12月12日-15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集成電路緊缺人才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在成都高新區開班。來自全國各省市相關部門、高校和研究院所、行業協會和資本機構、國內外集成電路企業的近400名學員參與了此次研修班。

  當前,電子信息已成為成都直面全球產業格局最具競爭力的名片。作為全國首批、中西部地區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成都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計算機、網絡通信、電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等領域已具備相當規模,具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整機終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較為完整產業鏈,形成了領先中西部乃至全國的發展優勢。

  目前,成都高新區聚集了集成電路產業企業100余家,匯聚英特爾、德州儀器、格羅方德、展訊等知名企業。2016年,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產值449億元,同比增長32.3%,佔成都95%,居中西部第一。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承擔了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成都產業化基地工作,是全國建立的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八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通過引進、共建、培育等多種方式,這里已聚集9家集成電路公共技術平台,形成全鏈條公共技術平台支撐體系,其規模和技術居中西部領先水平。

  該負責人介紹,成都高新區將以此次研討班為契機,爭取工信部“芯火計划”授牌,同時針對集成電路產業開展常態化、全方位的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到2025年,成都高新區將力爭引進培育10萬名電子信息產業人才,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總量達15萬,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人才鏈完整、人才聚集度高、擁有核心關鍵技術的頂尖領軍人才集群,形成全國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的集散中心。

  作為成都產業主陣地,成都高新區還將結合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實施行動計划,“加長”“拉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產業鏈,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產業鏈為主線構建產業生態,以人才優先為重點構建創新生態,以價值鏈重構深化開放合作,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推動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到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7000億元以上,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芯”話題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便是“風口”

  在為期4天的集中培訓期間,主辦方邀請到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國家微電子示范學院、中國技術交易所、IMEC、華為等政府機關、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的18位專家,圍繞貫徹党的十九大精神、國家集成電路十三五發展規划、國家集成電路產業金融政策解析、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創新、區域集成電路人才發展規划及相關配套政策、集成電路產業未來導向、集成電路產業技術應用趨勢等產業話題進行探討和交流。

  “集成電路是一個更新換代頻率很快的領域,一味追求先進,可能還沒有完成研發,這項技術已經被淘汰了。”研修班講师、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在演講中表示,與其追求最尖端的科技,不如聚焦于眼前,跟隨行業的應用需求。在他看來,技術分為兩類,得到應用的技術與尚未得到應用的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至今,能滿足人們大多數的需求,而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便是風口。”

  成都森未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強對此深有同感。胡強介紹,森未科技成立于今年7月,主攻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的技術研發。“IGBT最大的特征是低能耗,如果將IGBT應用到全國20%的電機中,每年可節省2000億千瓦時用電,相當于兩個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而這項重要的技術國內還是一片空白。”他說,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已在業內有一定影響力,“我們將與某知名國企合作,在成都建設IGBT產業化聯合技術中心,加速技術的轉化與應用。”

  “芯”發展生態圈展現產業吸引力

  在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圈建設方面,成都一直在大力推進。

  今年2月,投資百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的12英寸晶圓生產線落戶成都高新區,為集成電路發展注入強心劑;今年5月,格羅方德宣布與成都市合作,共同推動實施基于格芯22FDX先進技術的產業生態圈行動計划。雙方將用6年時間,共建世界級產業生態系統,助推成都成為全球卓越的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中心;10月,格芯(成都)供應商座談會召開,格羅方德對外宣布生態圈計划目前不斷有新成員加入。

  “在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下,我們承辦此次活動,也希望能吸引更多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在成都高新區落戶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是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並列的八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目前,這里匯聚了英特爾、格羅方德、德州儀器、展訊等知名集成電路企業100余家,聚集9家集成電路公共技術平台,形成了全鏈條公共技術平台支撐體系,其規模和技術居中西部領先水平。

  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首席教授時龍興認為,成都的集成電路發展軌跡與南京很類似。“成都也是國內的集成電路重鎮。”他說,相信格羅方德生態圈的建立將帮助成都集成電路產業長遠發展。

  “集成電路的發展有三大要素——國家戰略、技術主流、市場需求,參加這次研修班,我們希望能與全國各地的行業伙伴進行交流,深刻了解行業技術趨勢以及市場需求。”國科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萬鵬說,近年來,成都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速,格羅方德正式投產後,產業發展速度將再上一層樓,“學習間隙我與外地同行交流時,不少人已有落戶成都的意向。”

  “芯”未來政策加持助力產業良性發展

  從2016年起,隨着德州儀器新封測項目、英特爾“駿馬”項目等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前期加快推進的新產品、新產能相繼投產或達產,集成電路為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爆發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集成電路產業的爆發,離不開成都擁有的良好產業基礎、豐富的人才資源和高覆蓋面的政策支持。今年7月初,成都發布《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通過電子信息制造業與軟件產業共同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跨越發展,打造全球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基地和世界軟件名城”。

  隨後,成都高新區發布《關于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由財政出資50億元建立產業發展母基金,吸納國內外知名專業資本設立聚焦重點領域的專業基金,合計總規模不低于500億元,重點支持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四大特色優勢領域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發展。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成都高新區行業類別最齊備、規模最大、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是成都高新區的核心產業、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 “加粗”“拉長”集成電路產業鏈,全力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建設,進一步強化集成電路西部極核地位,加快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揮在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中的產業主支撐作用,助推成都建成國際知名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到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有望成為成都第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