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譚永嬌、劉佳、齊薇然報道:《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日前獲國務院批復。據悉,山東省目前已建立600個項目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儲備庫,與10家投資機構、10家銀行機構簽署了4000億元規模的合作協議。在山東省“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圍繞如何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紛紛獻言獻策。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長英分析了山東省的優勢和劣勢,提出了山東未來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8大思路,即:山東要增強創新意識、優化營商環境,有國際化眼光;要分類施策、精准發力;要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加強創新、擴大開放;要區域(企業) 錯位發展、特色發展,避免惡性競爭;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要完善交通網絡;要堅持人才強省,用好本地人才,引進專業人才;要堅持政策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活力。
山東省政協委員、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柏華稱,山東企業要提升宣傳能力和研發機構建設。他建議,加快推進企業上云,企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是云計算,核心是大數據,建議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造企業的“大腦核心”,形成基于數據之上的自適應系統,實現向“智慧型企業”的轉變,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做透“大數據”。
山東省政協委員,濟南市科技局局長、市創新辦主任呂建濤表示,濟南要高水平規划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應對標雄安新區,引進國際國內頂尖城市規划設計機構,繪制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藍圖。另外,還需以科技創新為發展動力,建立科技創新的先行區規划,出台相關政策,建設一批重大平台、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一批創新園區、發展一批新興產業。
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姜巧珍表示,青島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新路徑、新模式,為全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貢獻青島方案、青島經驗。針對如何與濟南、煙台實現聯動發展,姜巧珍認為首先要明確各自具體的功能定位,實現優勢互補,即以濟南、青島、煙台三個城市為核心,連點成線,構起區域協同發展的主框架,推動最大程度上輻射至周邊城市發展。
山東省政協委員、煙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波表示,煙台要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制造領航區、打造國際海洋經濟聚集發展先行區、打造國家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示范區、打造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煙台將着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從制造向智造轉身,產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培育智能制造“煙台力量”,同時在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和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等方面先行先試。
山東省政協委員、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所長許敏表示,山東省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應發揮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既有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強科技與產業的合作,加強國內國際合作,緊跟國內外發展趨勢,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着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支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