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將建千余公里綠道提升公共空間景觀

2018-03-02
來源:香港商報網

桂溪生態公園。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都市兩會期間,代表們審議了《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划(2016-2035年)》,總規提出“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作為成都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近年來,成都高新區朝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着力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地體系。3月2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規划國土建設局獲悉,截至目前,首批21處小游園微綠地已全面完成建設,並完成高新國際廣場商務辦公區、崇德園延伸段、大源商務商業區特色街區建設工作,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的休閑游憩選擇。

  成都高新區規划國土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成都高新區將加快天府綠道體系建設,配合成都市做好錦城綠道、熊貓綠道等區域級綠道建設,全年計划新建、提升綠道65公里,規划到2035年自行實施建設綠道1006公里,新建一批小游園微綠地和特色街區,深入開展公共景觀提升工作。“我們將對標國際生態城市,在夯實產業之基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打造宜業宜居的生態之城,助力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打造在全球具有美譽度和吸引力的生態名片。”

成都高新區將建千余公里綠道  提升公共空間景觀。

  促全域增綠 新川中央公園東區加快推進

  城市公共開放空間是市民社會生活的場所,它的整體質量直接影響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大眾滿意度。作為城市的主要公共開放空間,公園建設不僅是休閑傳統的延續,更是城市文化的體現。

  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新川之心中央公園是成都市唯一一個“四川省綠色示范城區”。公園分為東西兩區,目前西區已建成開放,正全面啟動東區建設。區別于其它大型市政公園, “新川之心”強調精細化的小尺度設計,注重人們的體驗感。

  水,是新川之心西區的核心元素。設計师在西區打造了多處濱水空間,銀杏廣場、星云廣場、風物亭……鏡湖邊的步道蜿蜒,遍植特色植物,四時風物不同,野趣盎然。而東區則通過自然丘陵和林地的利用,重點打造都市森林公園的意境。

  “新川之心”還采用各項節水措施,降低城區人均水耗。同時配合落實海綿城市,大力開發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加強濕地、雨水花園、生態沼澤等雨水利用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中水資源利用,將污水處理後,通過4個濕地的處理,為新川之心10公頃湖區水面供水,真正實現綠色生態。

  成都高新區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理念,成都高新區全面開展新增公園綠地建設,通過利用零星地塊和閑置土地,高品質、高效率建設一批小游園和微綠地,為城市提供更多自然氣息濃厚的公共空間。截至目前,首批21處小游園微綠地已全面完成建設。

  “這個春天我們不用跑大老遠去城市公園了,家門口就有小游園,鳥語花香的,健身設施一樣不少。”家住天府二街的市民陳女士最近很喜歡带小孩到家門口的吉慶路小游園玩耍,這是去年成都高新區采取眾規眾建方式實施小游園、微綠地建設示范點位之一。

  記者了解到,結合場地本身及周邊人群特點,繽紛園和吉慶園分別設計為“繽紛活力”、“創意海洋”主題,設置太陽能健身設備、手機充電樁、直飲水、wifi覆蓋等配套設施;增加星空馬賽克路面、蹺蹺板等趣味設施,利用現有圍牆和地面設計趣味3D塗鴉,突出場地的藝術性與現代感。同時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設置植草溝打造城市小海綿,形成生態優先的綠地空間,提升城市魅力和對人的親近感。

成都高新區綠道景觀。

  強生態投資 加快綠道規划建設

  紐約城市規划委員會主席阿曼達·伯頓認為,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可以改變居住者對城市的感受,是人們選擇在哪座城市生活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按照“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的理念,成都正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以天府綠道串聯生態區、公園、小游園、微綠地,構建五級綠化體系,建設公園城市。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在實施“增綠十條”背景下,城區綠化“春季秋季戰役”已打響。對于已啟動建設的天府綠道,將加快實施全域“一軸兩山三環七带”區域級綠道。

  去年9月,錦城綠道首期段率先在成都高新區啟動建設,拉開了成都近兩萬公里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建設的序幕。成都高新區規划國土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錦城綠道的一級綠道實行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分離方式,形成‘自行車高速公路’,將成為騎行、跑步、休閑放松的絕佳場所。

  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划,成都高新區未來將建成區域級綠道42公里;自行實施城區級、社區級綠道共計1006公里。通過綠道串聯城市功能組團、公園綠地、廣場、防護綠地、生態綠地等,供市民休閑、健身、出行。

  “成都高新區有良好的綠地基礎,未來還將繼續擴大綠化覆蓋面積、提升綠地品質,努力打造宜業宜居的生態之城。”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朝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成都高新區正積極推進錦江綠道建設,打造錦江新經濟產業生態文化走廊;復興中和老碼頭,營造“蜀風雅韻”特色風貌的中和老場鎮商圈;延展慢行系統,聯通濱水商街、錦城湖、大源中央公園等區域,建設鐵像寺“新中式社區”;依托天府軟件園產業,加快一批生活服務項目,打造知識生產型“一带一路”國際社區;在高新西區建設錦城綠道健康運動走廊,形成有吸引力和歸屬感的產業社區;優化完善商業、教育、休閑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更舒適、更方便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宜居度和對各類創新創造人才的向心力,打造國際創新創造中心。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