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優質園區

江華高新區:打造招商窪地 助力精准扶貧

2018-07-3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李銀明 唐勇平 通訊員 黃志東 李光平 報道:一台台生產設備高速運轉,一群群工人在車間忙碌,一件件產品打包外運。7月30日,記者走進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高新區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趕訂單的生產景象。

  多樣化科技產品揚名海外

  江華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成立,是省經信委根據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產業項目建設“5個100”工作部署要求推進的10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之一,是江華外貿出口支柱產業。項目總投資1.35億元。“截至今年5月,公司已實現營業額3000萬元,外貿進出口2000萬元,稅收120萬元。”公司董事長李洪梅說,“目前廠里有500多名工人,其中貧困戶131人,生產線繁忙時臨時工有800余人次。

  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5G鋼化玻璃膜、3D曲面玻璃膜、絲印全屏玻璃膜、智能電子產品、塑料制品、五金制品、LDE顯示屏、光學玻璃、塑料顆粒、通用機械設備等產品,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中東、南美等38個國家和地區。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產8600萬片手機鋼化玻璃膜、130萬片平板電腦鋼化玻璃膜、4900萬條數據線、3100萬個耳機、1400萬個充電器及500萬片曲面玻璃生產線,產品90%出口銷往國外。

  

 

  良好營商環境惠及更多百姓

  “在這里正常上班7小時,加班4小時,包吃住,工資有3000多元。”正在液晶顯示模塊組裝車間工作的羅勤姣滿意地說。她來自濤圩鎮上游來富村,今年20歲,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有4口人,在家門口打工讓她家走上了脫貧路。

  “家門口打工好啊,家里老人小孩都照顧得到。”來自水口鎮35歲的盤江林告訴記者,他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有3口人,以前在深圳打工多年,今年2月份到這里上班,在家門口上班經常能看到親人。

  貴德集團光電產業園由深圳市鑫丹斯實業有限公司等六家關聯企業組團共同投資建設,主要生產LCD液晶顯示屏、觸摸(TP)等各類高科技電子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電力等諸多領域。“目前貴德集團有員工1500人,年產值8至10個億。”貴德集團董事長喻貴說。貴德集團2017年從簽約到投廠只用了150天,創造了“江華速度。”

  優質服務吸納企業紮根

  在江華高新區審批代辦窗口,正准備辦理投產前的各類證照和審批手續的呂女士說,她只需要在窗口填寫一個委托書,就會有代辦員全程包干,提供一對一服務。在江華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有這樣一套“四心”工作原則——情感上暖心、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政商關系上公心。正是秉持這樣的服務留商准則,吸引了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在這交通相對不便、基礎薄弱、發展水平較低的地方安下了心、紮下了根。

  近年來,江華以優化大環境、發展大產業為切入點和着力點,大力實施產業興縣戰略,迅速打開了趕超崛起的新局面。該縣主動對標上海自貿區改革經驗,探索實施了“全程代辦制”“限時辦結制”“聯席會議制”等便民便企制度,為經濟發展提供“母親式”服務,成功創建出“百億園區”,形成了一大批新三板企業“集群式”落地、“抱團式”入駐、“聯盟式”發展的“江華現象”,創造出150天實現項目引進投產的“江華速度”。

  截至目前,江華高新區共引進項目200多個,吸納資金220多億元。2017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32億元,稅收3.5億元,進出口總額2.1億美元。引進和培育規模企業73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聯江華產業園)在全省139個省級以上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第11位。安排就業1萬多人,貧困戶約佔30%,每人年收入3萬元以上。

  

 

  記者手記

  找准出發點

  才能迎來新局面

  近年來,江華以優化大環境、發展大產業為切入點和着力點,大力實施產業興縣戰略,迅速打開了趕超崛起的新局面。在江華高新區,生產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在車間忙碌,產品打包外運,這是江華打造招商窪地、助力精准扶貧的一個縮影。

  多樣化的科技產品,家門口就業的人員,良好的營商環境,優質的服務體系,吸引了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在這里安心紮根。 可見,只要環境好了,就能讓專業技術人員專心地干專業的事。這樣一來,速度提快,效率提高,產業自然就興盛。只有找准企業的出發點,不斷創新,用心做事,才能迎來新局面。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