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山西 > 本地新聞

山西翼城歷山是中國“歷法之源”

2018-08-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蘭 特約記者王志峰報道:在華夏大地上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各種歷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七十二候歷則是鑲嵌在農耕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為源遠流長的中國農耕文明做出了突出貢獻。

  七十二候歷的起源地在哪里?歷史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8月6日,在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組織的翼城歷山“歷法之源”申報項目論證評審會上,中國氣象局專家組一致認為山西翼城歷山為“歷法之源”,該項目順利通過評審。

  至此中國七十二候歷起源地名至實歸山西翼城歷山。

  歷山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條山脈東段,有華北“綠肺”之稱,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歷山是中條山脈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景區內峰巒疊翠,奇峰高聳,峽谷清幽,林密草豐,存有大量珍稀動植物,向來有“華北生物資源寶庫”的美稱。其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坪闊260余公頃,是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亞高山草甸,也是華北和黃河中下游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這里是一座天然氧吧,空氣中終年彌漫着清新的負氧離子,素有華北“綠肺”之稱。相傳舜王當年耕治此山時,編制了中國最早的歷法——《七十二候歷》,故後人稱此山為歷山。

  當地流傳有眾多關于“舜耕歷山”的傳說和物候諺語,形成了“歷山是中國最早的七十二候歷起源地”的觀點。

  為了得到科學合理的結論,翼城縣先後組織相關專家,在翼城及歷山區域內,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文物遺存、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氣候特點、豐富的動植物和非生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科學調查,多次召開論證研討會,形成了翼城歷山是”歷法之源“的論證評估報告,並向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提交了申報報告。

  在翼城歷山“歷法之源”申報論證評審會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擔任組長的9位專家圍繞翼城歷山“歷法之源”論證材料,與省市縣參會人員進行了探討交流,通過對典籍的深入分析,對歷史文化遺存的相互印證以及氣候資料的對照分析,評審組一致認為,七十二候歷起源于翼城歷山。

  評審組指出,“歷法之源”申報工作對于傳承中國歷法的科學和文化價值有着重要的意義,對促進氣象與歷史、氣象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希望翼城縣要圍繞“歷法之源”,進一步深挖翼城歷山古歷法文化淵源,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打造以七十二候歷為主題的“氣象小鎮”或“氣象公園”,打造七十二候歷系列景點和氣象景觀和國家級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生動形象地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和氣象科普知識,提升全民對歷法、節氣和物候的認識。

  翼城縣委書記楊春權說:“翼城歷山‘歷法之源’的論證評審,是翼城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提升我縣文化資源檔次、發展全域旅游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楊春權表示,今後將按照國家氣象部門提出的氣象助力生態旅游、全域旅游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歷山的獨特自然風光和氣候優勢,深入挖掘翼城氣候旅游資源,有效發揮氣象旅游資源的科學文化價值,促進翼城縣“氣象+歷史”“氣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為全縣旅游業發展拓展全新空間,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巨大動能。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