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三湘四水 五彩茶香 香港文化專家媒體高層探秘湘茶

2018-08-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考察团成员在莽山探访湖南红茶有机生产环境

  精英匯聚 探究湘茶

  據介紹,本次湘茶探秘考察團由湖南省農委、湖南省茶業協會和香港商報共同邀約組織。考察團成員包括香港商報副總經理徐文、香港商報社長助理趙啟東、環球商報傳媒集團總編郭靈、香港茶味小集創辦人陳采月、香港奇香村茶行負責人林廣權、香港漢唐中華(茶)文化協會會長潘彼超、香港國茗軒市場總監黃建平、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高級茶藝師張巍、香港臻美畫苑總經理葉常春。

  6日下午,考察團成員從香港到達長沙,懷?對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的探究之心,顧不上休息,直接奔赴首站--湖南省茶業集團。在茶業集團,考察團聽取了總工程師吳浩人對湘茶科研成果,湖南紅茶極品臻溪金毛猴的介紹。之後,在湖南省茶業協會秘書長王準、湖南省茶業集團總經理劉新果等高管的陪同下,參觀了湖南茶葉博物館,了解湘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湖南產茶歷史悠久,西晉《荊州土地記》:「武陵七(十)縣通出茶,最好」。南北朝《茶陵途徑》:「茶陵者,所謂陵生茗谷也」。這是中國各縣縣名唯一用「茶」字命名的縣,說明茶陵在漢朝以前就有茶的生產。長沙馬王堆一、三號西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茶的簡文和木牌。

  唐代,湖南產茶區遍布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每年僅貢茶就有12.5萬千克。宋代湖南開始有商品茶的生產,主產區是潭州(長沙醃)、澧州(澧縣)、鼎州(常德),宋朝廷向湖南各茶場收購商品茶達150萬千克。元朝開放西北茶市,立岳州、常德、潭州、靜江榷茶提舉司,擴大了茶葉的貿易範圍。明清時期,尤其是明末清初,湘茶成為西北少數民族進行茶馬交易的主要商品,並大量出口歐洲,以安化黑茶、紅茶尤為出名。光緒年間,僅紅茶輸出就達百餘萬擔。

  聽完湘茶悠長的歷史敘說,考察團成員對於接下來的旅程充滿期待。8月7日開始,考察團兵分兩路,分別到訪湖南郴州宜章、益陽安化兩地,展開了對湖湘茶文化、湖南紅茶、安化黑茶歷史及湖南紅茶、安化黑茶的加工、茶園基地實地探秘考察。

  

 绿得使人心醉的和宜莽山红茶产业示范园

  

 考察团对莽山天一波茶厂生产流程进行考察

  莽山仙境 孕育好茶

  由環球商報傳媒集團總編郭靈帶領的香港國茗軒市場總監黃建平、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高級茶藝師張巍、香港臻美畫苑總經理葉常春、香港商報湖南辦副主任陳娟一行前往宜章,探究湖南紅茶得天獨厚的有機生產環境。

  位於湖南南大門的郴州宜章縣擁有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的山地氣候,這裏的有機茶園雲霧繚繞,被重巒疊嶂所包圍,毫無工業污染,極利於優質茶葉的生產。當考察團一行一路翻過蜿蜒的山路,來到海拔1500多米的莽山天一波茶葉基地時,都被這宛若仙境的山水所折服,所有的茶樹樹幹上都爬滿青苔,一浪浪梯形茶園,在藍天白雲的印襯下,綠得油亮。

  天一波茶場董事長李志彪向考察團介紹,280平方公里湖南莽山國家森林公園與400平方公里的廣東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緊密相連。在這片近700平方公里的無人區裏,擁有純淨的空氣及純淨的水質,培育了純淨的莽山高山雲霧茶。天一波茶場位於莽山原始森林深處的澤子坪,這裏海拔在1300-1600多米,有肥沃的富硒土壤,氣候溫潤,雨水充沛,溫度適宜,長年雲霧繚繞,無污染、無公害,是天然的高檔有機茶生產基地。

  在莽山的仙峰有機茶生產加工基地,考察團一行現場品茗「湖南紅茶·莽仙紅」,紅豔明亮的湯色,配合以鮮醇酣厚的茶味,讓團員們對仙峰有機紅茶讚不絕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高級茶藝師張巍評價,莽仙紅茶紅豔明亮、滋味鮮醇酣厚、香氣持久,葉底能自然舒展、油亮有光澤,在此邊品茶,邊賞景,別有一番風味。

  8日下午,考察團最後一站來到莽山山腳下的和宜莽山紅茶產業示範園,剛入村口,便能看見成片的茶園,頗為壯觀。在和宜紅茶館,大家一致認為,和宜茶葉基地規範化生產和管理符合現代農業生產要求。團員張巍更是以一首即興的《莽山問茶》表達了對湖南紅茶生產環境和此趟探秘之旅的高度讚譽:瀟湘雨歇莽山秀,日照沁園八寶留。三仙墩臺觀南粵,一壺湘紅煮春秋。

  據悉,湖南紅茶歷史悠久,始創於1854年,因其「清香厚味」,自道光年間問世,就名傳天下,列為貢品,風靡全國,直至西方上層社會而享譽世界。湖南紅茶的優秀質量與湖南地貌密不可分。俗話說:高山雲霧出好茶。湖南紅茶產自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南嶺山脈和羅霄山脈,茶園集中建設在海拔300-1000米之間,全省122個縣(市、區)中有78個產茶,其中有30個重點產茶縣,湖南紅茶就是茶與這片土地物競天擇的榮耀碩果。

  

 中茶安化茶厂至今仍保留着从1940年-1990年的红茶茶叶标准样

  源遠流長 安化黑茶

  由香港商報副總經理徐文帶領的香港茶味小集創辦人陳采月、香港奇香村茶行負責人林廣權、香港漢唐中華(茶)文化協會會長潘彼超及香港商報社長助理趙啟東一行前往益陽安化縣一帶進行了走訪考察。

  在歷時兩天一夜的行程中,先後走訪了有「80年經典老品牌」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崛起的華萊「萬隆產業園」、中國黑茶博物館、湖南紅茶博物館、「百年木倉」中茶安化第一茶廠、湖南雲上茶業有限公司、湖南省益陽茶廠有限公司,在對當地茶產業現狀了解的同時,也與業界的精英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歷史文化,發現品牌價值,找尋新的經貿商機。

  安化黑茶歷史,源遠流長,有語云,安化黑茶的醇香飄散在馬王堆的漢墓裏,在盛唐的宮廷中,在成吉思汗的馬背上,在大明王朝的茶馬司,在邊關大漠的歐亞大陸。安化作為中國黑茶之鄉,萬里茶路的起點。這裏群峰對峙,資水橫亙,雲霧繚繞,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茶樹生長在六億年前形成的冰磧巖風化土壤中,微量元素豐富,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質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安化黑茶獨一無二的質量。

  然而,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安化還是湖南紅茶的發源地,在安化的湖南紅茶博物館,古蹟斑駁的舊物件中,考察團成員們了解到了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清朝咸豐四年(1854),安化茶人在酉州與唐家觀地帶製作紅茶,當時年產十萬箱,十分之六七銷往俄國,其餘銷往英美,成為「湖紅」的發源地,光緒年間,安化紅茶大發展,年產多達40萬箱。1915年(即民國四年),這裏出產的安化紅茶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酒一道,同時獲得最優大獎章(即巴拿馬金獎),使湖紅(安化紅茶)與安徽「祁紅」、福建「建紅」形成三足鼎立的繁榮局面,中茶安化茶廠至今仍保留着從1940年-1990年的紅茶茶葉標準樣,記錄?這段鮮活的歷史。 

  香港漢唐中華(茶)文化協會會長潘彼超先生表示,自己研究中國茶葉多年,很遺憾此前對於湖南茶葉的印象停留在低端粗糙之感,今次走訪安化,看到茶企規模及生產過程,完全改觀之前印象,湖南企業生產流程規範,生產標準與國際接軌,對湘茶充滿信心。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