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株洲 蔡平 攝
2018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湖南株洲同廣州、深圳、廈門等城市一同入選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
株洲,位于湖南東部,既非沿海城市,也不是直轄市、省會城市,緣何能和國內一線城市同時躋身榜單?
報告中的一段點評或許可以揭曉答案:株洲是新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和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交匯點,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之一,株洲的軌道交通、硬質合金、航空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優勢明顯,推動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撐起株洲經濟的快速發展。
如果說是歷史的選擇為株洲的輝煌埋下了伏筆,那麼在新的節點上,株洲這座老工業城市何去何從?
7月24至27日,2018湖南-長三角經貿合作洽談周在上海、杭州、南京、昆山等地舉辦,株洲作為此次洽談周的重要參與者,將一連舉辦株洲·中國動力谷產業對接暨市情推介會、服飾產業推介會、旅游推介會等三場專場活動,株洲經濟發展的密碼將在這里揭曉,株洲的未來誠邀有志之士共同參與!
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何雯

中車株洲所研制的全球首列智軌列車,無軌運行、運載能力大、節能環保,顛覆了人們對于城市交通的傳統認識。
株洲·中國動力谷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美國硅谷的成功,讓“谷”成為人們心中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的代名詞。
如今,傳統工業城市株洲則以澎湃動力叩開全球“智造”大門,打造“株洲·中國動力谷”。
株洲·中國動力谷的橫空出世,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產業積澱結出的豐碩成果。株洲擁有“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特色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三大標志性名片,誕生了200多個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基于強勁的動力產業優勢,2013年,株洲市委提出打造“中國動力谷”的戰略構想:以轉方式、調結構為宗旨,以最先進的機車牽引引擎、最強大的航空動力引擎和最環保的汽車動力引擎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以中國軌道交通城、中南地區通用航空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城“三城”為支撐的“中國動力谷”和未來的“世界動力谷”。
一個中部非省會城市,敢于叫響一張國家名片,彰顯出株洲的魄力和擔當。中共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認為,中國動力谷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和布局,絕不能有急功近利的“近視眼”,要有做“百年老店”的耐心與定力。品牌塑造上,以產業為載體,以產品為媒介,加快建設國際一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國內一流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基地,推動動力產業集聚,“讓中國動力谷這個品牌享譽全球,讓人們提到株洲就能想到中國動力谷,提到中國動力谷就能想到株洲。”
幾年來,株洲·中國動力谷戰略地位不斷提升。2014年,株洲以打造“中國動力谷”為核心內容,與長沙、湘潭共同獲批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2015年,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正式開園,榮獲了“國家級眾創空間”、“軌道交通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等榮譽;2016年,建設“株洲·中國動力谷”寫入湖南省第十三個“五年規划”,株洲市第十二次党代會提出了加快建成株洲·中國動力谷,並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總任務,同年株洲·中國動力谷還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課題研究;2017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成立株洲·中國動力谷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親任組長。
五年來的奮勇拼搏砥礪前行,讓株洲·中國動力谷日漸挺起株洲高質量發展的脊梁骨。現今,株洲·中國動力谷已成為株洲推進高端制造業發展、打造制造強市的重要抓手,“3+5+2”產業體系(軌道交通、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五大新興產業+陶瓷、服飾兩大傳統產業)蹄疾步穩,2017年實現總產值2207億元,增長11.3%,佔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70%,其中,軌道交通、航空、汽車等動力產業增長11.2%,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增長12.6%,陶瓷、服飾等優勢產業增長11.9%,呈現出特色鮮明、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株洲·中國動力谷與深圳無人機等被視為中國制造“新版圖”,與安徽聲谷、湖北光谷、江西稀金谷、河南冷谷並稱中國腹地新五“谷”豐登。

正在打造的千億工程——汽車產業集群 肖津漢 攝
加速奔跑開啟“產業項目建設年”模式
車間里,焊花飛濺,機器轟鳴;工地上,人來車往,一片忙碌……今年開年以來,三湘大地掀起了“產業項目建設年”的熱潮。作為湖南經濟重鎮的株洲表現搶眼:省“五個100”項目完成進度均在全省前列,其中重大產業項目、重大科技創新、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完成進度在長株潭地區排名第一,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已完成年度任務的88%,引進的10個“500強”企業,6個已完成簽約或啟動建設,带動了全市新簽約93個“500強”等企業項目,合同引資907.69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89個,產業項目投資完成投資307.9億元。
以項目開工促投資,以有效投資促發展,產業項目建設大潮澎湃涌動。事實上,自確定“產業項目建設年”以來,株洲產業項目建設一直處于“奔跑狀態”。
農歷新年過後不久,株洲市就召開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動員大會,對外公布《株洲市2018年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株洲今年產業項目建設目標。
實行市領導授權負責制,市領導带頭招商、服務項目、現場辦公。上半年,42位市領導共調度項目、外出招商引資200余次,解決大小問題近300個,全力助推產業項目建設。
創新招商模式,實行多舉措招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駐外招商聯絡處,重點推進在談項目96個,簽約項目32個,簽約額100.7億元。42位市領導牽頭聯系93個重點在談項目,已簽約項目27個,投資總額428.8億元。編制《2018年株洲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冊》,針對不同目標“500強”、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等企業,制定招商路線圖和專門招商方案。
打造高效、便利、開放的營商環境,年內株洲市80%的政務服務事項將實現“最多跑一次”。推行保姆式服務,開展建設項目審批“带辦+代辦”“指派專業+私人訂制”等多種服務模式,全程為企業代理行政審批事項。專門制定出台推進服務產業項目建設政策制度,開放經濟13條、“人才新政30條”和19個配套細則、用地“零障礙”16條、產業項目“投貸保補”機制、建設投資領域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兩個“最多跑一次”平台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相繼出台或運行,讓株洲的發展環境更加優質。
產業項目建設年號角已經吹響,株洲正在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讓產業項目在株洲真正落地生根。如火如荼的產業項目建設,正推動着株洲朝高質量發展新目標不斷前進!

株洲轉型升級後,城市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圖為市民在神農湖泛舟休閑 廖子良 攝
工業旅游成為株洲全域旅游的靚麗名片
雖然株洲以工業聞名,但到過株洲的人無不被她安靜的氣質和澎湃的活力所吸引。株洲歷史悠久,有“華夏第一陵”之稱的炎帝陵,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發源地之一;風光旖旎,有海拔2115.2米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亞洲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中國森林氧吧”神農谷;年輕活力,方特歡樂世界和方特夢幻王國等新興景點驚險刺激……從2001年將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加以重點培育,到2006年成功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到2010年將旅游工作納入全市三大中心工作之一,再到2013年提出“建設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株洲旅游產業持續升溫,形成了以“古綠紅藍橙”為特色的旅游品牌,旅游經濟成為一個增長速度最快、最活躍的新興產業。
作為工業城市,株洲有35處近現代工業文化遺產。利用工業旅游資源“全國獨有,不可復制”的優勢,株洲“工業+旅游”正在走向融合,是株洲旅游產業中最靚麗的名片。現在在株洲,可以參觀世界當代最先進的電力機車、最神奇的磁懸浮列車的生產;可以在通用機場上乘坐自己生產的飛機俯瞰美麗的株洲;可以在市區體驗智軌電車的方便快捷;可以在“中國服飾名城”蘆淞市場,欣賞炎帝神農氏“治麻為布、始作衣裳”的中華服飾文化……
去年10月,株洲就工業旅游再“放大招”,對外發布《株洲市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8-2022》,以“一園兩谷”為頭,以“五大”旅游功能區為體,以六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為翼,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動、部門聯動、社會互動,將株洲打造成國內外知名工業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株洲工業遺址公園、株洲·中國動力谷、醴陵•中國陶瓷谷、時尚服飾工業旅游示范带、低空游覽網等核心工業旅游景區,將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工業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力度,建設一批“園”“館”“街”以及“企業工業旅游點”,推進株洲市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創建。

高鐵正式開通後,從株洲坐高鐵可以直達12個省會城市(含直轄市),圖為武廣高鐵株洲西站。 張湘東 攝
服飾產業謀求提檔升級劍指千億
今年五月,株洲市服飾產業智能制造座談會上傳出了一個令業界振奮的消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提供商微軟公司已經加入株洲市服飾產業智能制造“智囊團”,將為株洲傳統服飾產業升級提供信息技術支持。這意味着傳統的服飾產業也搭乘上了“智造”的快車。
為什麼微軟這等級別的大咖會青睞株洲服飾產業?株洲的桂冠很多,但在湖南人眼里,株洲最廣為人知的標簽是“衣服多,質量好,價格便宜”。統計數據顯示,株洲現有38個專業市場、4000余家服飾加工企業、20多萬從業人員,服飾貿易輻射20多個省份、230多個縣市,年成交額超過500億元,創造了“全國生產的每4條女褲中就有1條產自株洲蘆淞”的銷售神話。早在“十一五”期間,服飾產業就被列入株洲重點打造的五大千億產業。
但是,株洲服飾產業也存在困境:年成交額雖然超過500億元,卻沒有幾個叫得響的品牌;株洲不少企業為很多高端服飾品牌代工,自身品牌建設不到位。
從500億元的年銷售額,到組建千億產業集群,株洲服飾該如何直面機遇與挑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為破解產業發展困局,株洲傾力打造白關服飾產業園,把蘆淞真正打造成中國一流的服飾名城。白關服飾產業園總規划19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億元,涵蓋400萬平方米服飾生產加工園區、60萬平方米面輔料市場,將吸引4000家以上品牌服飾企業、60萬以上服飾從業人員入駐。
為順應潮流,株洲將突破的發力點放在發展電商上。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株洲電商產業園是株洲市十大服務業重點工程,計划投資15億元,建設阿里巴巴株洲產業带的核心載體。和一般的產業園標准廠房不同,株洲電商產業園既可以培育電商,可以吸納電商創客,還可以實現VR購物等前沿展示功能,將通過引進全國知名電商企業的進駐,引領整個蘆淞市場電商平台的快速發展,預計商家線上線下的交易額突破200億元,產生近8億元的年經營利潤。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新時代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株洲迎來了最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最廣闊的發展前景,跨越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開放包容的株洲將始終以親商愛商護商之心與天下客商合作共贏,成就新的歷史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