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为桥 天下一家
——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长沙完美收官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许达哲,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党委书记马箭飞出席本届汉语桥闭幕式,与选手们合影留念。
如火的七月,湖南长沙迎来了一群肤色各异、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今年7月至8月,全球118个国家141个赛区的152位大学生经过海外预选赛层层选拔后,齐聚长沙比拼汉语“功夫”,参加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过桥”赛、复赛、决赛。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主办的一场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诞生于2002年,2008年正式落户湖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汉语桥”已经成为国际人文交流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被誉为汉语“奥林匹克”,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这十七年里,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爱上了这片土地。而每年,孔子学院都为“汉语桥”输送了很多优秀的选手。截止到2017年底,孔子学院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本届“汉语桥”选手参与国家数和人数创历史新高,选手们的中文水平也较往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赛事设置上,本届“汉语桥”更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玩转“中外交流大课堂”、和出题官交流互动、汉语游戏闯关……一系列有趣的创新环节纷纷上演,为选手们献上了一次快乐的汉语“大考”体验。
香港商报记者 赵启东 何雯
俄罗斯小伙鲁斯兰荣获本届“汉语桥”冠军。
俄罗斯小伙鲁斯兰夺冠
8月4日晚,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暨闭幕式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许达哲,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党委书记马箭飞,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建辉,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柯敏,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桂英,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湖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王群,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胡忠雄出席。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亚洲的关慧敏(印度尼西亚),非洲的丁家明(尼日利亚),欧洲的鲁斯兰(俄罗斯),美洲的柯鲁瀚(美国)和大洋洲的司腾(澳大利亚)分别夺得各大洲的洲冠军,并站上了总决赛的舞台争夺冠军。本次毕业考核分为“我是中国通”“故事中西”以及“自由演讲”三个环节,从知识储备、理解演绎和语言表达三方面评估选手的综合素质。通过三轮激烈的比赛,鲁斯兰最终脱颖而出,以69.40分的总分,夺得了本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总冠军,被授予“汉语之星”和“汉语大使”的称号,柯鲁瀚荣获最佳风采奖,关慧敏荣获最佳口才奖,邓肯荣获网络人气奖。
年仅19岁的鲁斯兰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腔,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大男孩。鲁斯兰从小就被中国文化所吸引,然后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特别感兴趣。从2013年开始,鲁斯兰就坚持参加“汉语桥”比赛。“虽然学习汉语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越学问题越多,希望在‘汉语桥’舞台上能够学到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精修苦练,鲁斯兰终于摘下了“汉语桥”冠军桂冠。
身着汉服的“汉语桥”选手别有一番韵味。
趣味考题讲述中国故事
“这个锅我不背”是什么意思?这个古汉字你认识吗?“下列历史人物如果出生现代,谁会需要护照”……一个个跳脱有趣的问题出现在“汉语桥”比赛上令观众捧腹大笑和刮目相看。与往届不同,今年“汉语桥”创新性地打造了“汉语大课堂”,将课堂搬进舞台,邀请来自各界的出题官现身趣味课堂。出题官的题目类别含括汉语要素知识、基本知识、语言技能、国情民俗、文化艺术类等,这些问题也许太生活化,也许太深奥,但是让选手了解了更多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
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冠军贝乐泰,是受邀出题官之一。谈及以出题官的身份回到“汉语桥”赛场,他表示“既亲切又激动”。中文讲得字正腔圆的他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道读音题,主要考察对常用多音字的熟知程度。15强选手答起这道题来得心应手,正确率颇高。
出题官秦思源是“老北京声音博物馆”的创始人艺术家。他给现场的同学们分享了号称“最难收集的声音”——鸽子哨,引起同学们的讨论。这次,他带来了一道关于“北京大爷街头吆喝声”的题目,考验选手们的汉语听力和理解能力。来自澳大利亚的司腾同学不仅快速答对了这道题,擅长蒙古族呼麦的他还主动在课堂上模仿起题目中大爷的吆喝词,独特的唱腔,外放的表演引发课堂大笑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来自俄罗斯并曾获得汉语比赛冠军的大卫也来到了“汉语大课堂”担任出题官。帅气的外形、流利的中文让他一出场便收获了一众“迷弟”和“迷妹”。热爱书法的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跟书法有关的考题,“同学们都太优秀了,这次我出的题目特别难,想不到很多同学也能答出来。”大卫告诉记者。
风靡世界的电影《阿凡达》就是在张家界取景拍摄。来到张家界的“汉语桥”选手被这奇特的山所震撼。
文化体验之旅感受大美湖南
“汉语桥”比赛是一座文化之桥,把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让更多人学习汉语并了解中国文化。除了参加激烈的比赛,汉语桥选手还游览橘子洲头、岳麓书院,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游学张家界,感悟湖湘文化。
橘子洲—岳麓书院,是体验长沙文化的经典线路。汉语桥选手在橘子洲头游览,一路经过杜甫江阁、四羊方尊广场等名胜,细细品味,不时驻足观看,置身于“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 的画面中,领悟着杜甫“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诗句所蕴含的意境,随后还前往岳麓书院感受“书香、书声、书魂”不断的千年历史。优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让汉语桥选手沉醉其中。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汉语桥选手参观了电力机车生产车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自1936年创建以来,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记录。在得知自己乘坐的地铁、火车有可能出自这里的时候,有选手激动不已,纷纷与机车合影,惊叹于中国制造的的先进。
张家界武陵源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这里水绕山转,素有“秀水八百”“奇峰三千”之美称。这里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历史文化灿烂丰富。
游学期间,选手们感受了许多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也见识了很多新鲜的事物,收获颇丰。在武陵源核心景区袁家界的袁家寨子里,选手跟随着土家阿妹,体验了拦门酒、土家织锦、推石磨、榨油、打糍粑、摆手舞等丰富多彩的当地民俗文化,并进入了土家山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感受曾经土家族人民的淳朴和当时的岁月。选手换上土家族民族服饰,化身土家族“阿哥阿妹”,参观袁家寨子的民族特色建筑、民族工艺品展示等。张家界的山水也让选手们深深震撼。风靡世界的电影《阿凡达》就是在张家界取景拍摄,来到张家界仿佛置身于“潘多拉”星球。在“峰林王国”天子山,大家看着一根根拔地而起直插蓝天的山峰后不停地用中文赞美:“仙境的武陵源!世界的张家界!”
来自全球118个国家141个赛区的152位大学生参加来到中国参加第十七届“汉语桥比赛”。
“汉语桥”承载美丽梦想
“我已经学习中文3年了,目前正在申请奖学金,希望能在中国攻读研究生,进修国际贸易专业。”美洲组冠军柯鲁瀚说起自己的中国梦充满了期待。柯鲁瀚曾在中国海洋大学参加暑期中文课,期间在青岛做志愿者义卖报纸筹善款,因为自己是外国人的缘故,很多人热心伸出援手买他的报纸,这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友善,在中国待更久、攻读更高学位的梦想种子就此种下。“参加汉语桥能学到更多的中文知识,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柯鲁瀚说。
其实,不仅仅是柯鲁瀚,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大学生,希望在“汉语桥”舞台上展示才华和汉语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关慧敏在过桥比赛时,以一首《茉莉花》惊艳四座。这个多才多艺的民歌小妹妹,自小就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在学校时就因为流利的汉语被选为汉语活动主持人。她说,她的偶像是中国的民歌天后宋祖英,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她。“我希望能留学中国,有一天成为优秀的翻译员,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凭借扎实的汉语功底,关慧敏斩获亚洲组冠军.
2015年,南美小伙保罗获中国大使馆奖学金到中国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为尽快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保罗在第一学期每天都会去咖啡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跟中国人交朋友、聊天。如今,保罗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还是一个“北京通”。保罗说,希望将来能到中国当一名大使,在哥斯达黎加和中国之间架起一座友谊之桥。
法越混血美女潘明花是个语言天才,普通话和广东话都说得很好。她的目标是在中国长期工作和生活,并希望进入联合国的相关国际组织工作,专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新西兰“小姐姐”安然和俄罗斯小哥鲁斯兰,未来都想从事国际贸易,促进中国和所在国发展。
一年一度的“汉语桥”落下帷幕,友谊和文化的种子却已经在此种下。每一个“汉语桥”选手都将是友谊的桥梁、文化的使者,让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