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經濟前沿

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開幕 知名專家齊聚探秘“莓”好永定

2018-09-10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訊】記者張思靜報道:10日上午,由湖南農業大學和張家界市永定區共同主辦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召開,來自農業農村部等單位的領導、湖南農業大學相關教授和國內從事茶產業研究的專家集聚一堂,共同探秘“莓”好永定——張家界莓茶。

  據了解,張家界莓茶,是張家界市永定區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之一,因原產地在澧水上游茅岩河地區,故得名“茅岩莓”,又名莓茶、藤茶、觀音茶等,是一種藤本中草藥,其藥用有效部位總黃酮含量高達43.78%,有效成分二氫楊梅素含量高達28.46%,是目前國內發現的總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中藥材,有“黃酮之王”美譽。黃酮主要成分二氫楊霉素具有殺菌抗炎、清熱解毒、鎮痛消腫、降脂降壓、潤喉止咳、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能;能排出人體的有害酸酞和酮體,消除血液里的血垢,調節血脂、血壓、軟化血管、調節腎功能,加強腎小管的重吸收;特別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支氣管炎、消炎殺菌、降血脂、軟化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腫瘤、調節腸胃,尤其對神經系統疾病效果明顯。

  同時,莓茶還富含17種氨基酸和和鉀、鈣、鐵、鋅、硒等14種微量元素,可應用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開發功能性健康茶飲,食品添加劑,降血脂、保肝護肝等保健品,化妝品和牙膏等日用品。土家族習用茅岩莓幼嫩莖葉當茶泡飲,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咽,止咳祛痰,降壓減脂,保肝護肝,消除疲勞,清除自由基,增強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強等功效。或全株入藥,用于治療黃疽型肝炎、咽喉腫痛、感冒發熱、皮膚過敏、體癬、疥瘡、瘡瘍腫毒等病症,被譽為“土家神茶”,隨着莓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如今成就了“莓”好永定這張新名片。

  研討會上,張家界莓茶協會、廣東省農科院、湖南省茶葉學會、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等業內專家就莓茶歷史文化淵源、莓茶生產加工技術應用、莓茶健康知識等發表演講,並結合永定區實際,從莓茶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莓茶標准化體系建設、茶旅融合發展、邁進鄉村振興新時代等方面提出了專業獨到的見解,為張家界莓茶產業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提供了參考,為永定區莓茶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精准扶貧,實現鄉村大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助力4000余戶山區農民脫貧

  張家界莓茶主產區永定區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腹地,是張家界市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屬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素有“仙境張家界、魅力永定區”之稱。近年來,永定區將莓茶作為“一縣一特”的主導特色產業進行培育發展,全區莓茶種植面積達5萬畝,其中人工種植面積3萬畝,野生面積2萬畝,主要集中在茅岩河鎮、羅塔坪鄉、三家館鄉、橋頭鄉、羅水鄉等5個茅岩河流域的鄉鎮。該區從事莓茶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到40余家,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莓茶加工注冊產品有茅岩莓、靈潔、仙蹤林、銀嗓子、土家貢、天門郡、澧康、大米界雪茶、神堂莓、顯茶等20余個品牌,莓茶深加工產品已成功開發出面膜、牙膏、含片、黃酮營養液等系列深加工產品。2010年永定區“茅岩莓茶”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15年“茅岩莓”商標已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產品已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2017年,永定區莓茶產業實現產值4.75億元。

  莓茶經濟比較效益突出,當年種植、當年即可受益。按種植1畝計算,第二年鮮芽葉畝產可穩定在250公斤,2017年收購平均價為40元/公斤,畝產值達10000元以上,每畝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當地生產農戶已成熟掌握野生莓茶馴化扡插技術、生產管理技術和產后簡單的初加工技術。幾年來,永定區莓茶產業已成功带動山區4000多戶農戶脫貧,實現近萬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為參與莓茶產業發展的農戶人均增收2000至4000元,成為貧困山區快速脫貧、穩定致富的重要渠道,為永定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強勁有力的發展支撐和動力源泉。

  會議現場,永定區人民政府與湖南農業大學簽訂莓茶產業發展(2018-2023年)戰略合作協議,張家界莓茶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簽訂購銷協議。隨后,與會專家及相關領導先后抵達永定區羅塔坪鄉長壽村有機莓茶基地、茅岩河沿線莓茶示范基地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

  據悉,未來五年,永定區將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擦亮“莓”好永定這張新名片,致力將張家界莓茶打造成全國名茶,推進該區茅岩河鎮、羅塔坪鄉、三家館鄉、橋頭鄉、羅水鄉等五個鄉鎮的莓茶產業實現規模化種植10萬畝,到2023年底實現綜合產值50億元以上。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