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的歷史變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行走·守望·見證陳鋼攝影作品展

陳鋼 貴州省軍區原副政委、陸軍少將、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宇 報道:9月28日走進貴州美術館,觀看一場影像展,見證一座古城的歷史變遷。貴州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陳剛告訴記者: “二十八年前我對這灰蒙蒙的老貴陽匆匆按下快門,沒想到這驚鴻一瞥讓我與這座古城就有了一個約定,數十年來,我一直用鏡頭觀察和記錄着這里的老街、老橋、老房子和老人們,我匆忙的腳步和哢哢的快門聲,將記憶的軌跡和歷史的年輪一一寫進了銀鹽膠片的黑白潛影之中”。
陳鋼是軍旅攝影家,貴州省軍區原副政委,少將軍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他利用業余時間堅持文學創作和攝影實踐,以紀事風格反映火熱軍營生活和社會變遷,多部作品在國家和軍隊獲獎。
陳鋼始終對故鄉有着無限眷戀,使他無時無刻都在關注着貴陽這座古城的變遷。他回憶,當年這座古城的陳舊、衰敗、緩慢的變化讓人懷疑她是不是被歷史遺忘,擔心這個城市是不是沒有趕上改革開放的時代列車,然而這一切似乎又在或緊或慢中發生着變化。當數十年過去才發現,她已經脫去舊服,換上新裝,這座古城早已鳳凰涅槃,重獲新生了。他說,歷史巨人在給我們講述它的傳奇故事時是多麼的平淡無奇而又跌宕起伏。但是,那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歷史瞬間,那一幅幅不起眼的畫面,如果當年沒有按下快門,今天再來回顧時,會突然發現那記憶有多麼的模糊,如果想要對歷史的細節探一個究竟時,那麼會為自己的粗枝大葉找不到依據而后悔不迭。二十四年來,陳鋼用一種獨立于潮流之外的攝影語境不倦追求,將沉靜的觀察思考和着魔一樣按動快門融為一體,最終完成了一座古城變遷的見證者角色演變。
陳鋼的作品《行走·守望》從歷史的坐標點與流淌的滄桑、老街老人老故事、平靜與熙攘的時光和那棵樹四個方面全面記錄了老貴陽的面貌。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分党組書記王瑤說:“讀陳鋼的作品,有一種穿越感。在當時,他只是記錄了司空習慣的東西,但是若干年后發現,世界的變化是如此之大。”
陳鋼是用心在見證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他說:“能用生命去體悟歲月,用鏡頭去撫摸歷史,真是其樂無窮啊!”

一個古老家園的守望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國各種有關的攝影活動很多,前幾天在珠海蘭格影藝坊,吳曉鵬先生給我介紹了他在為我的老戰友、老朋友陳鋼將軍策划的一個反映貴陽老城四十年發展變化,題為“《影像見證一座古城的歷史變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行走·守望·見證陳鋼攝影作品展”的一個大型紀實攝影展覽創意方案,這個展覽無論是在影展的展示形式、主題思想到每一幅作品的豐富內涵、時間跨度、藝術理念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動了我,給了我一個不一樣的貴陽,不一樣的陳鋼。他的作品讓我驚喜,讓我印象深刻,整個展覽以貴陽老城和南明河畔三十年的發展變化為主線,以行走在歷史的變遷,守望一塊心靈的家園,見證一座古城的重生與發展。
貴州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這些年,全國各地的攝影人深入貴州采訪、創作,我也看了很多反映貴州的攝影作品,大多都是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和風土人情,很少有人關注一個飛速發展的新貴州的面貌,恰恰陳鋼的作品讓我們對貴州的攝影語境有了多面的認識和新的感受。
陳鋼長期在部隊擔任領導工作,為部隊建設做出貢獻,他多年來除了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對攝影藝術的創作與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異地服役幾十年,從未忘記那生于斯,長于斯讓他魂牽夢繞的貴陽城,他猶如一個古老家園的守望者,滿懷對文化自覺與歷史擔當史命感與責任感,長期把目光聚焦在這片古老、滄桑而溫馨的歷史家園,用一種對故鄉特有的深情厚意與無法剝離的愛,暢游在這昨天與今天、古老與現代的歷史長河之中,用一種有深度、有溫度的創作理念,緊貼生活的紀實語境,真實、自然、生動地反映了老城、老街、老人、老故事的豐富內涵,用經典的影像留住了生活,留住了記憶,留住了古老的家園,留住了一段珍貴的歷史,留住了他童年的夢和深厚的情。
時光流逝,四十年光陰彈指一揮間,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交替,老的要逝去,新的要發展,留下的只有珍貴的影像……讓我們為繁榮、昌盛的祖國點贊!為多彩的貴州點贊!為紀錄時代變遷的攝影家陳鋼點贊!
—— 張桐勝
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
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副主席

行走·守望·見證陳鋼攝影作品展展覽分為三個板塊:一、行走 沿着時間的脈絡二、守望 心靈與時間的對話三、見證 青瓦上的崛起
展覽時間:2018年09月28日至10月07日
展覽地址:貴州省貴陽市云岩區北京路168號貴州美術館一層新館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