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在十幾年時間裏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依靠科學種田,一躍成為全國300名“種糧大戶”之一。是什麼原因讓他矢志不渝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平頂山綠禾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郭亞培向記者講述了他與黃土地的這段“情”。
1997年,家住河南平頂山郟縣長橋鎮的郭亞培,初中畢業後就懷著“淘金”的夢想,南下深圳、東莞等地開始了長達6年的打工生涯。他幹過搬運工,做過泥瓦匠,當過調車員,一年四季起早貪黑,實幹苦幹,為的是多“淘金”。剛開始一人在外,無憂無慮。後來結婚了,不僅牽掛家中年邁的父母,還掛念幼小的孩子。每當他在電視裏看到留守老人的艱辛以及留守兒童因失去親情關愛影響健康成長時,就越發思鄉心切。2003年春節前夕,郭亞培終於下定決心,離開了繁華都市,回到闊別多年的農村。到家後,他把打工掙來的錢一部分作為本錢,租賃一個緊靠省道的門面房,開了一家飯店。另一部分作為租金,用來承包土地。當年夏收後,他從在外打工的村民手裏租種了60畝土地,和父輩一樣,開始與黃土地打起了交道。
在農村,有句話叫“一年四季忙不閑,不如出外掙大錢。”郭亞培卻不這樣認為,“種地不是不掙錢,規模化、科學化種植肯定能掙大錢。”在科學種田上,郭亞培不惜投入,他積極參加縣裏組織的各種農業技術培訓,大力推廣使用農業技術部門引進的測土配方施肥、優良品種、滴水灌溉等先進生產技術,還大力推行秸稈還田,積極使用生物綜合防治技術進行病蟲防治。2006年至2013年,他每年靠種糧食的純收入不下40萬元。2014年,其1300畝土地夏秋畝產均達1000斤以上,當年實現純收入一百萬多元。
在種好傳統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的基礎上,郭亞培先後到河北、山東、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從改良土壤入手,在所種植的土地裏添加生物微肥,將土壤改良為富硒土地。從2013年開始,郭亞培又大膽從河北農大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引進了黑小麥、綠小麥、旱稻、黑花生等新品種,實行間作套種,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實現了基地與科研院所的強強聯手。2014年,郭亞培成立了平頂山市綠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了“汝河灣”商標。如今,他的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以種植、收購、加工、貯藏、銷售為主的產業鏈條。“汝河灣”富硒系列農產品先後獲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石磨黑小麥、黑小米、黑花生、黑綠豆等“黑五類”產品和數十種小雜果遠銷北京、廣東、深圳等地,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不僅如此,為支持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在郭亞培的愛人秦麗敏的積極推動下,郭亞培在為貧困群眾積極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採取“基地+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與附近坡河村、樓王村、龍泉寨村等10多個村莊的242多戶貧困群眾(其中貧困婦女82名)簽訂了幫帶協議。由公司免費為貧困群眾提供富硒黑小麥、黑花生等黑色作物種子,全程免費對種植過程進行技術指導,並負責高於市場價全部回收群眾收獲的黑色農作物。公司在實現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幫助370多戶貧困群眾,其中幫扶貧困婦女82人,人均年增收8000餘元。因此,被全國婦聯授予2018年度“全國巾幗脫貧示範基地”稱號,是河南省7個獲殊榮的示範基地之一。(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