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时政要闻

全國人大代表陸鑾眉:發展眾籌農業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2019-03-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漳州市委會副主委、閩南師範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陸鑾眉教授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呂斯達 報導: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漳州市委會副主委、閩南師範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陸鑾眉教授向大會提交《關於發展眾籌農業探索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藉助互聯網平台發展眾籌農業,通過跨資源整合、社交性聚攏、全方位分享,突破傳統農業發展資金、技術、市場等瓶頸,推動解決三農問題、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助力脫貧攻堅。
 
  「農業眾籌的最大價值在於顛覆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先對接市場,再組織生產,確保農業生產的從容與穩定,避免因農產品市場波動而傷害農業生產者的利益與積極性。」 陸鑾眉介紹,眾籌與農業的結合,正是李克強總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直接體現。
 
德化縣楊梅鄉雲溪村的一畝良田眾籌農業生產基地航拍圖
 
  《建議》稱,在當下的偏遠農村地區,村莊空心化、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留守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仍很突出,鄉村振興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建議》所作的調研,從2015年起,在省市派駐德化縣駐村蹲點幹部、春美鄉梁春村黨支部副書記呂斯達的策劃實施下,在德化縣啟動了眾籌農業精準扶貧試點,成立一畝良田食材眾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發佈「一畝良田·稻米眾籌計劃」,藉助互聯網傳播,面向關注食品安全的都市人群發起稻米眾籌,推出一畝良田原糧、稻藏泥鰍、香稻嘉魚和鴨稻共生四種眾籌組合套餐,分別收取2800元、3300元、3500元和4000元每畝的預售費用,組織善於耕作的貧困農戶進行生產經營,並將最終收穫的德化優質米、農田泥鰍、稻花魚和稻花鴨直供給認籌人群。
 
中科院院士謝華安一行到一畝良田基地進行田間指導
 
  截至目前,已成功發起4期眾籌,取得良好成效。累計復耕拋荒農田近1000畝,年均增收稻穀70萬斤;累計幫扶貧困農戶76戶,戶均年增收4800元。被時任泉州市委書記、現任福建省副省長鄭新聰高度肯定,並作出批示,盛讚其為「一種已落地、可持續、可複製的精準扶貧創新舉措」。
 
  因此,陸鑾眉教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四點建議:
 
  其一,加強對眾籌農業典型做法的總結推廣。加大發現典型、選樹典型、宣傳典型力度,切實把目前已運作良好的眾籌農業項目的成功經驗做法總結好、推廣好,加快培育以眾籌農業為主題的新產業新業態,充分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突破。
 
  其二,在農業資源稟賦較好,但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的地區,積極引入眾籌農業發展模式。通過農業眾籌,使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減少盲目性,提高其有效的供給,滿足精準的需求,在品種、數量、時間上實現精準生產、流通、消費的一體化對接。
 
  其三,以眾籌農業為主要載體,匯集全社會力量,深入實施能人回鄉、工商興鄉、社會助鄉工程。創造有利條件,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鼓勵更多農村青年、返鄉人才和能工巧匠紮根鄉村。引導工商企業尤其是電子商務企業,依託電子商務平台發起農業眾籌項目,向農業農村投資,帶動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投向三農發展、鄉村振興。
 
  最後,以眾籌農業為主要推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農產品的零售消費眾籌、工業化原糧基地眾籌、飛地糧倉戰略儲備眾籌,以眾籌模式匯聚資金、技術、政策、人才、科技等農村稀缺的優勢資源,為農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並以此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