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市長王誠(右三)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秦炳煜 報導:「你知道玉米能夠製成塑料么,這種『玉米塑料』不僅能製造塑料製品,還能紡成纖維、製成紗錠、生產出T恤衫、襪子、床上用品,而且用它生產出的塑料製品可降解、無污染,非常綠色環保,完全可以代替傳統塑料。這種技術就是聚乳酸和他的上下游產業生產技術,也是蚌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長王誠介紹到。
4200年前,中原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大禹奉命治水,「變堵為疏」,歷經13年,平息了水患,造福了百姓。大禹不僅在蚌埠留下了「召會諸侯」「劈山導淮」等大量治水遺跡,而且根植下了創新基因,使創新血液在蚌埠人的身上代代流淌。禹會諸侯地,淮畔明珠城。時至今日,蚌埠海晏河清。但我們又面臨着禁不住、堵不住的「白色污染」。怎麼辦?
繼承發揚大禹精神 掌握國際領先技術
「我們繼承發揚大禹創新精神,全面掌握了國際領先聚乳酸上下游產業生產技術,建成世界首條千噸級聚乳酸纖維生產線,可降解塑料袋製品每年遠銷歐洲2億隻。」 王誠代表由衷驕傲地說,這一運用高科技開發出的「變堵為疏」法,不僅有效解決了「白色污染」難題,而且讓蚌埠的創新血液更加激情澎湃,這就是新時代產業升級的「變堵為疏。」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強調,安徽的科技創新是有優勢的,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王誠說:「總書記的叮囑和要求我們時刻銘記於心,蚌埠科教資源富集,也是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城市之一。如何把在手的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更多『紙』變成『錢』,蚌埠答案是「變堵為疏」。
打造硅基生物基雙千億產業基地
王誠說,近年來,蚌埠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兩大產業,大力實施雙輪驅動「12345」戰略,聚焦「一大目標、雙輪驅動、三鏈延伸、四大板塊、五項保障」,計劃用3-5年時間打造硅基生物基雙千億產業基地,形成「點線面體」完整的創新產業體系,朝着萬億規模的產業奔跑。
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王誠代表驕傲地說:「在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的同時,蚌埠聚力突破硅基領域『卡脖子』技術,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刷新了世界紀錄。超薄觸控玻璃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中國工業大獎。高純氧化鋯、維生素系列產品佔全球市場份額55%、25%,均居世界第一。
目前,硅基領域已經形成新型顯示玻璃、高性能光伏、特種玻璃3條完整的產業鏈;生物基領域已經形成聚乳酸材料(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呋喃聚脂(PEF)等3條可降解生物材料產業鏈。2018年,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產值達800億,今年將突破1000億。
得益於產業升級、「變堵為疏」,2018年蚌埠經濟增長8.5%,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跑道上,蚌埠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不動搖,讓創新大潮激情奔涌、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