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合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余安之 報道:4月10日,主題為「首都優質教育資源入駐巽寮灣——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展望論壇」在深圳舉辦。來自京粵港的多位教育專家到場演講,試圖破解當今教育之困惑與難題。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珠三角地區帶來再次騰飛的機遇,未來也將吸引全國乃至全球大批各類高端人才到大灣區工作生活,其子女亦有在大灣區接受基礎教育的需求和願望。同時,這一地區又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和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研發的重要基地。因此,灣區居民對高端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更加旺盛和迫切,這也對珠三角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唯有好的教育,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此次論壇由北京市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由金融街教育、金融街惠州置業、金融街商會承辦,論壇旨在探討北京、香港等地的優質教育資源如何更好地參與粵港澳地區的教育供給側改革,為粵港澳人民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廣東省及深圳市、惠州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參加論壇,200餘位珠三角地區的校長、園長代表和部分金融機構代表聆聽專家發言。
教育要做「米其林」不做「快餐」
廣東教育學會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協同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先生做主旨發言,他表示,未來的教育不應是標準化的,而應該是訂製化的。「我們需要的是培養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種人才的教育。未來的教育必須是能實現天賦的。」他以快餐和米其林餐廳舉例來談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快餐連薯條的粗細、漢堡的厚薄、用什麼油都是指定好的,一切都是標準化模式;米其林只明確優秀餐飲的具體標準,並不明確如何滿足這一標準的具體辦法,而是由餐廳自己裁量,這就促使每家米其林餐廳都會用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達到這種標準。因此,每一家米其林餐廳都獨一無二!」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未來的教育該如何定位呢?盧曉中指出,未來教育之作用是避免人類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他認為,只有通識教育和創造力教育,才能培養出綜合知識體系和創造性思維的人才,人類才能跑贏人工智能。
劉長銘:好教育是要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
金融街潤澤學校總校長、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先生在主旨發言中指出,「中國的校長、教育人士都理解當今教育的弊病——我們不缺少改革創新的想法,不缺少對學生的關心,但是缺點兒改革的勇氣,把想法變成現實需要勇氣。」他指出,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需要輸出大量的國際化人才,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這樣才能和我們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匹配。因此,好的學校要營造多語的環境——母語深厚、英語熟練,還要掌握第三、第四種語言,一旦出國留學也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上學而已。他強調,「好教育是要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而不是考試的機器或者書獃子。」
香港有望到大灣區辦幼兒園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先生在做主旨演講中表示,規劃綱要提出「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港人子弟學校的設立,為港人的子女帶來便利,這些學校提供以香港教育局核准的課程框架和適用書目表,符合居於內地的港人子女的學習需要,讓孩子在粵港兩地進行學習時,能實現順利銜接,減少轉校的不適應,更便於回港升學。孩子的父母在內地工作可以無後顧之憂,達致雙贏。
他表示,目前,香港的辦學團體都對在內地辦學反應積極,香港教聯會已在研究如何把香港的優質教育資源引入大灣區,包括正與廣州市教育局商討,研究開辦幼兒園的可行性。對於學費津貼及辦學團體營運經費的問題,黃錦良主席認為,港人子女都有香港戶籍,特區政府有責任提供學費資助港人子女。可以參考「錢從人走」的資助模式——按內地學校實際招生人數撥款資助,用此舉吸引家長把孩子送到內地讀書,也鼓勵他們在內地發展。
黃錦良主席認為,面對新機遇和更加寬闊的市場需求,香港的師範教育,譬如香港教育大學,必須調整規劃,增加資源,深化兩地教育交流合作,設置創新課程。此外,要獲取內地教師資格,普通話水平測試需要達標。香港學校現有的普通話課程,需要不斷完善和深化。現有設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教育大學等大學和機構、國家語委認可的普通話等級認證中心,應在培訓和開展認證方面有所加強。
大灣區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鄧凡用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大灣區建設需要大量人才,特別是大量各類高素質人才。而要想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服務保障是關鍵。據他了解,所有外來人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子女能否找到好學校上學?去哪裡找?怎麼找?
根據他的介紹,當前大灣區大多數城市基礎教育普通層次學校學位基本需求已實現滿足,但高層次的優質學位、特別是創新型、國際化、高品質的優質學校和學位還很不足,遠不能滿足將來大灣區建設需要。因此,大灣區建設,優質基礎教育的建設要先行。為此,他建議,應儘快建立大灣區城市優質基礎教育發展整體發展規劃,構建科學的大灣區城市間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學習平台和學生入學管理機制,以提高大灣區基礎教育整體質量和服務水平,應對大灣區建設的共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