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五臺山佛教教育學術研討會開幕
【香港商報網訊】6月3日第五屆五臺山佛教教育學術研討會,在佛教聖地山西省五臺山大聖竹林寺的東方佛教文化研究院開幕,探討新時代下的佛教教育。來自加拿大、日本、韓國、荷蘭、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就如何借助佛教教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成為與會學者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為“亦僧亦俗,自內而外:東亞視野下的佛教教育”,由山西省佛教協會和五臺山東方佛教文化研究院聯合主辦,旨在聚焦寺院在教育領域的雙重作用,增進學術界對佛教教育的理解。
佛教教育是佛教的根本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東方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大聖竹林寺住持妙江在致辭中表示,佛教教育是佛教的根本,先進的教育理念促進了佛教在中古時期的進一步傳播。中國古代寺院所提倡的叢林式教育,鼓勵僧人到海外學習,參與佛教文化事業,這種前瞻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僧團視野的進一步擴大,也讓佛教譯經事業和文化交流空前繁榮。“同時,寺院不僅開展對僧團的教育,也注重對大眾的資源開放,唐代以後的講寺教育促進了弘法規範和講經傳統的確立,不僅體現了佛教發展的先進性,更啟發了我們思考古代教育制度的演變和佛教對東亞教育發展的貢獻”。
佛教應“去商業化”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副院長湛如法師認為,佛教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受益領域之一,佛教教育在摸索中逐漸完善,隨著宗教的發展,佛教教育面臨新思考,比如要堅持宗教中國化的方向,如何用佛教思想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佛教的“被商業化”、“ 去商業化”問題,這些都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
香港寶蓮禪寺住持、南京大學教授淨因
人工智慧促佛教教育
來自香港寶蓮禪寺的住持、南京大學教授淨因大法師則從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如何促進佛學的發展方面提出了新的觀點,他認為“佛教教育應該跟隨現代科技的發展相結合,並依託‘一帶一路’的經濟的融合,促進佛教文化的傳播和融合,要通過佛教教育的發展促進漢傳佛教‘走出去’,走向國際化,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世界知名的文殊菩薩道場。“我們希望以這次研討會為契機,積極開展交流活動,重視佛教青年和優秀學者的培養,在尊重、分享、合作的氛圍中,促進學界與教界共同進步,弘揚佛教及中國傳統文化。”妙江法師如是期許。
6月3日到5日期間,臺灣大學教授張梅雅,清華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執行副所長聖凱法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陳金華,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教授、亞洲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芬妮,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何日生,日本駒澤大學教授山口弘江等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將圍繞佛教教育相關領域話題,各抒己見。
一直以來,佛教與其他宗教和其他領域的文化傳輝相映,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佛教教育的系統之開放,知識儲備之豐富,傳播之廣泛,在文化、藝術、經濟、政治、教育、民俗技藝等多重領域給各方以啟示。如何用國際視野與戰略眼光研究佛教教育,不僅關係到佛教當下的發展,也關係到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方向。(張玉蘭 楊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