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21日,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在此間舉行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貴州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佈會向傳媒表示,隨着貴州省交通先後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客運、「組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鐵的深入推進,貴州作為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的地理區位優勢不斷凸顯,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通道,縮短了中西部陸路交通的時空距離,為西部省份優化資源配置創造了良好條件,極大地助推貴州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打下了堅實基礎。說道交通優勢,出席發佈會的貴州省發改委、鐵建辦、民航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如數家珍:
高速公路綜合密度上升至全國第1位
民國十五年(1926年),時任貴州省省長的周西成動員開始修建第一條公路——省城環城公路,當時的貴陽環城公路,寬三丈,全長21里,由頭橋修至省府路,用石塊鋪成。1927年春,從香港購進第一輛汽車,通過水路從廣州運往貴州,這輛貴州歷史上的第一輛汽車讓整個貴陽全城沸騰。2018年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里程近萬公里(達9322公里)。全省公路通行條件顯著改善,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基本形成。
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453公里,在建2082公里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達到18個,通車里程上升至全國第7位,高速公路綜合密度上升至全國第1位,使山地貴州(海拔從147.8米的黎平縣地坪鄉到2142米的威寧草海)構築外通內聯、安全便捷的「高速平原」。
2017年8月,貴州啟動了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建設三年大決戰,已於今年5月實現了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目標,惠及近4萬個自然村寨、1167萬農村人口。
內河航運事業全面提升 實現通江達海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初期,貴州內河航道均為自然航道,航程短,通航能力差,安全係數低,只有1753公里的航道能通行小噸位的木船和木帆船。2017年1月5日, 斷航13年的烏江「黃金水道」全線通航,結束了貴州『不沿邊、不沿海』的歷史,實現貴州千百年通江達海的夢想。截至2018年底,全省通航里程達3780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里程突破900公里,位居14個非水網省(市)第一。
良好的交通提供了產業發展的基本支撐
產業發展的基礎離不開生產資料和產品的流動。隨着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設的強力推進,貴州省交通物流條件發生了歷史性巨變,「高鐵時代」「高速公路平原」正在給人們的時空觀念、生產生活方式和全省經濟運行效率帶來深刻變革。全省全社會貨物運輸量從2012年的52765萬噸增加到2018年102536萬噸,年均增長14.2%。2018年,全省鐵路貨物運輸總量增長11.3%,公路貨物周轉量增長13.7%,民航貨郵吞吐量增長8.5%。該省物流時效提升幅度居全國第1位。交通的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貴州,截至2018年,全省共引進500強企業近200家,貴州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良好的交通暢通了文化交融的溝通渠道
交通的改善為該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提供了有利條件,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獲批建設,貴陽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貴安新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國家試點加快建設,貴陽、貴安、遵義綜合保稅區迅速發展,64個開發區列入國家目錄。擁有貴陽至舊金山、洛杉磯、莫斯科等6條洲際航線。成功舉辦數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酒博會、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全球貴商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黔渝、黔粵等區域合作不斷深化。交通條件的改善為「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到貴州、駐貴州提供了便利條件,時空距離的拉近,讓貴州切實感受到「推開窗,就是世界」。
良好的交通打下了奮力前行的良好基礎
公路從1949年的1950公里到2018年的19.69萬公里,鐵路通車裡程從零到3598公里,航空從一片空白到民航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70年來,全省交通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要素,浸潤無聲地改變着貴州,改變着身邊的人和事,有力地支撐着貴州GDP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長期制約貴州的交通瓶頸終於被打破,隨着全省現代綜合交通加快發展,將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貴州交通必將再次發出「強音」。
機場:基本形成「一樞紐十六支線」的布局
從2004年到2017期間,貴州民航發展正式進入快車道,興義、安順、黎平、荔波、遵義、畢節、黃平、六盤水、茅台等9個支線機場陸續建成通航。截止目前,運行的十個支線機場中,畢節、茅台、興義、銅仁、遵義新舟等5個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已超過百萬人次,其中遵義新舟機場突破200萬人次。2014年,全省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6萬人次,同比增長26.2%,增速全國第一;2018年,貴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張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