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李苑立 報導: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12日在出席「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僑商論壇」期間,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與關鍵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如果抓不住這個關鍵,有可能會走彎路、付出更多代價。對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他現場給出三點看法。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
大灣區要緊抓高質量發展
「在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目標時,許多人看重的是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些都很重要,但不是根本要求和最終目標,只是實現目標和要求的一個手段。」范恆山向記者表示:「根本要求和最終目標應該是高質量發展。」
范恆山說,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發展基礎良好、區域比較優勢特殊的地區,應該通過實施大灣區戰略,不僅使自身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還要成為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城市化率、人均收入、世界級品牌數量等指標,也包含了生產、生活、生態的層次。」范恆山認為,高質量發展既能給人民帶來富裕又能帶來幸福,能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續供給。
他續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否成功,最終檢驗的標準就是能否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可持續的高質量供給,其他都是次要的。「建設世界一流城市群,如果這個城市群支撐不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要它何用?」范恆山反問道。
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注重三個方面
范恆山認為,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地區和城鄉協調的問題,不僅要解決大灣區核心區的不平衡問題,還要解決珠三角九市和粵東西北的協調發展問題。「廣東是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在世界可排在12位左右,這很了不起,但若以發展不平衡指標來看,廣東跟其他省份沒什麼大差別。解決好這一瓶頸問題,可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數以萬億計的空間。」范恆山說。
他認為,其次要解決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的問題。珠三角的機場、港口密集,但分佈不合理、聯動性不強,各自為戰,集群性、協同性、互補性較差,這些都會導致了部分地區創新活力不足,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的支撐,難以整體提升。最後要解決好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平衡問題。范恆山指出,現在大灣區的供給與需求,在結構上存在着不平衡、不匹配;在區域上存在着不均等、不協調;在人群上存在着不對稱、不合理。這些矛盾會造成經濟運行成本升高,資源能源趨緊,生態環境壓力增大,應該儘早加以重視解決。
「珠三角一些地方遠看像城市、近看像農村,離美麗灣區目標還有相當的差距,建設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看清問題所在,明白在高質量發展上的不足,才知道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所在、着力點所在。」范恆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