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多國外籍友人齊聚江蘇鹽城 聚焦濕地保護「鹽城範本」

2019-12-0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處黃海之濱,鹽城因「鹽」建城,向「海」而興,隨着黃海濕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鹽城更因濕地保護的成功實踐而打響世界知名度。11月30日至12月1日,「GO Jiangsu—走進世界自然遺產 聚焦鹽城濕地環境保護」活動在江蘇省鹽城市啟動。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來自美國、巴西、匈牙利、蘇丹等國家的十餘名外籍人士深入領略鹽城濕地的迷人風光和獨特風情。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麋鹿群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77萬公頃海岸型濕地,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濕地是大自然對鹽城最深情的饋贈,也是鹽城最寶貴的家底。」中共鹽城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史學健致辭表示,近年來,鹽城大力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築牢濕地生態安全屏障,黃海濕地的普遍價值和完整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濕地遺產,填補了中國濱海濕地類自然遺產空白和江蘇省自然遺產空白。這是「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也為全球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現實可借鑒的「鹽城範本」。
 
外籍友人與小麋鹿親密接觸
 
  位於鹽城市大豐區的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生活着五千餘頭麋鹿,其中野生麋鹿1350頭,世界上60%的麋鹿集中於此。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一中華物種曾在海外漂泊百年,又幾度瀕臨滅絕,1986年四十餘頭麋鹿從英國輾轉回到大豐,這裡優良的灘涂原生境為這群「濕地精靈」提供了極佳的生息繁衍之地,亦成為中華麋鹿的回歸之地、復興之地。在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外籍友人們通過投食胡蘿蔔與小麋鹿們進行了近距離的親密接觸。
 
  保護區內還棲息着三百餘種鳥類,而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25種瀕危物種中就有23種棲息於鹽城,充分說明了黃海濕地的優良生態。來自蘇丹的long Shan格外認真地聆聽着保護區工作人員的介紹並用手機不時記錄下濕地環境及文字資料,他現於南京林業大學攻讀濕地生態學碩士學位,對濕地保護格外關注,他對本報記者說,鹽城濕地的水環境和土壤環境非常健康,賦予了這裡豐富多樣的物種,在他的家鄉蘇丹同樣擁有着濕地生態並且當地也在濕地保護方面投入巨大,相對而言,鹽城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
 
鹽城黃海森林公園內的樹屋
 
  兩天的行程中,外籍友人還觀覽了有着「鳥類天堂」之稱的條子泥濱海濕地、黃海林工精神所培育的黃海森林公園、長三角唯一星空保護地—大豐黃海野鹿盪及擁有着溫泉資源的大洋灣濕地公園,既感受着鹽城濕地之壯美、輻射沙脊群之獨特、生物多樣性之豐富,也領略到了濕地生態文化、濕地保育發展的無窮魅力和廣闊空間。
 
  現於復旦大學訪學的Allan Lei 是美籍華裔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出生於美國,但對於這個遙遠的故鄉一直懷揣有很多嚮往,直到大學期間有機會於內地訪學才真正走進了「實實在在」的中華文化圈中。鹽城是他遊歷的第四座江蘇城市,「兩天之中我看到、聽到了太多驚奇美好的事物,我實在難以挑選出一個最愛的行程站點來,此前我對江蘇的歷史人文有一定的了解,而鹽城的自然美景則又刷新了我對江蘇的認知。」(杜林 李愛)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