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2019-11-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11月18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來臨之際,多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再次打開歷史記憶,呼籲人們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不要物質補償 只要歷史被銘記」
 
  「這些經歷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但是再過一兩年我也不知道還記不記得住了。」現年90歲的夏淑琴手指着後背的刀傷,偶爾用紙巾擦拭一下眼角訴說起82年前那個寒冬所發生的一切。
 
  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至今難忘這一天,清晨的一陣敲門聲給南京市中華門東側新路口5號大院帶去的是慘無人道的滅頂之災。屠刀兇狠地刺中了夏淑琴的父親、母親、外祖父母、兩個姐姐,而她一歲的妹妹則被活活摔死,時年僅有八歲的她後背被刺三刀,九口之家只剩下了她和躲在被窩而逃過一劫的妹妹。那天之後姐妹倆靠着家裡存留下來的一點鍋巴和水,熬了整整14天。
 
  眼前的夏淑琴髮絲灰白相參,梳理得整齊光亮,說起話來依舊鏗鏘有力,使人能夠聯想出當時她是怎樣義正嚴辭地控訴日本右翼東中野修道和松村俊夫在出版物《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和《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中的污衊的。
 
  2014年12月13日,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夏淑琴與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為國家公祭鼎揭幕。夏淑琴說,在和國家主席握手時她好像是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我也不要日本人賠我錢財或什麼,國家對我很好,我只期望這一段歷史被正視、被承認。」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德壽
 
  「我有責任和義務講述這段歷史」
 
  1937年12月13日一早,陳德壽聽到街頭有人喊失火,接着便看着父親提起桶去救火,之後再未歸家。不多久侵華日軍走進陳德壽的家中,「家裡拿出糖果香煙招待,他不要,他要花姑娘」,就這樣陳德壽的姑母被日軍一把拖住從一間房拖到另一間房,他的姑母在激烈的反抗和掙扎中先後被刺中六刀而亡。
 
  同時,陳德壽還講起一個不知道姓名的「特別」的日軍,在他看來對方是個好人。「在爸爸、姑母遇害後的第六天家裡來了一個會說中文的日本兵,他告訴我爺爺他也是被迫征來的,我爺爺把家裡的情況告訴他之後,他找來了一口棺材安葬了我姑母,還給我們帶了一些糧食。」幾十天後,陳德壽父親的屍首被鄰居發現,並用被子裹着放在門板上帶了回來,失去勞動力的家庭此後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在陳德壽講述的同時他的女婿在一旁勸慰老人不要去回憶過多的細節以免回家又接連睡不好覺,但陳德壽認為,過去不能被忘記,作為南京大屠殺僅存不多的倖存者,他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銘記歷史!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馬庭寶
 
  「我現在生活地很幸福」
 
  「我現在生活地很幸福,家裏面有四代人了。」現年84歲的馬庭寶說,1937年尚且年幼的他記得日軍闖進難民區時自己正在和母親玩耍,父親、舅舅還有二姑爹和許多青壯村民一樣被日軍抓到了下關挹江門外殺害,祖母、母親剪去的長髮和抹着黑灰的臉也是他關於大屠殺的記憶。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時年17歲的馬庭寶進入南京第一機床廠工作,直到1996年退休。
 
  在馬庭寶的卡包里保存着一張略有褶皺還微微泛黃的個人名片,它屬於《南京戰·尋找被封閉的記憶南京》、《南京戰·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的作者,不斷拷問南京大屠殺真相的日籍婦女松岡環。馬庭寶與松岡環見過多次,松岡環70歲時還去拜訪過馬庭寶,他兩次提到每年前來大屠殺紀念館弔唁的日本民眾,「我痛恨日本軍國主義,但是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十歲的重孫子也知道不要戰爭,要熱愛和平,希望中日兩國能夠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杜林 李愛)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