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文化產值佔全國11% 江蘇文化建設70年成就顯著

2019-09-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蘇寫高質量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高質量」專題新聞發佈會9月19日在江蘇南京舉行。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焦建俊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蘇文化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焦建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努力構築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明顯提升、文化事業和產業持續增強、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走在前列,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文藝精品迭出
 
  思想引領更加有力,道德風尚更加彰顯。江蘇創成17個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佔比均居全國第一,創成187個全國文明村鎮和301個全國文明單位、總數均居全國前列,文明城市創建「張家港經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馬庄經驗」享譽全國。2018年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達89.23,註冊志願者人數占城鎮常住人口比重達14.42%
 
  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文藝創作百花齊放、精品迭出。近年來,江蘇文藝工作者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長篇小說《推拿》《黃雀記》等獲得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七層寶塔》、詩集《沙漏》等獲得魯迅文學獎,話劇《雨花台》、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電影《秋之白華》、電視劇《海棠依舊》、圖書《因為爸爸》、歌曲《藍天下》等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淮劇《小鎮》蘇劇《國鼎魂》等獲得「文華大獎」。江蘇先後有37人獲得文華表演獎、52人次獲得梅花獎、49人次獲得牡丹獎、38人獲得蘭亭獎、1762件作品入選全國美展,獲國家級重點獎項總數位居前列。影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的法蘭西歲月》《春天裏》《於無聲處》《白日焰火》、紀錄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等廣受好評,原創歌劇《運之河》《鑒真東渡》《拉貝日記》在海內外巡演,產生廣泛影響。江蘇全省共有193種項目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總量位居全國第二,17種報刊分別入選第一、二、三屆全國「百強報刊」。
 
  焦建俊說,面對輿論生態和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江蘇大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江蘇特色、全國影響的新媒體平台,加快構建主流思想輿論傳播矩陣。全省37個縣(市、區)融媒體中心掛牌運行。互聯網內容建設不斷推進,重大主題傳播工程、江蘇地方文化資源數字出版工程深入實施,組織網上系列主題宣傳。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着力拓展對外傳播渠道,組織系列對外傳播活動,「感受江蘇」「同樂江蘇」「符號江蘇」「發現江蘇」等文化交流品牌不斷提升。加強南京大屠殺史實國際傳播,着力傳播中國和平理念。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時代,江蘇大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979.24億元,約佔全國的11%;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884家,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總資產分別達1.41萬億元、1.55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江蘇全省新聞出版業增加值501.86億元;全省版權產業增加值7365億元,佔全省GDP的8.57%。電影票房收入從2012年的15.0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6.35億元,江蘇省出品電影已有11部票房超過1億元,其中1部超過20億元,建成2個國家級影視基地、4個省級影視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核引領、多點發力、融合發展的影視產業發展新格局。
 

  焦建俊表示,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按照守正創新要求,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標識、講好江蘇故事、建好精神家園,不斷構築江蘇文化新優勢,把文化建設高質量推向新的高度,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江蘇力量、做出江蘇貢獻。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