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蘇南「糧倉」宜興邁步智慧農業之路

2019-09-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9月22日,2019宜興市農民豐收節在江蘇宜興開幕。隨着物聯網技術在魚塘、稻田的應用,蘇南最大的農業板塊——宜興正邁上智慧農業發展之路。
 
  宜興市委書記沈建表示,宜興是無錫乃至蘇南地區最大的農業板塊,農耕文明悠久、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物產豐饒。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宜興緊緊依託楊巷等農業大鎮,積極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建設,大力實施「百企建百園」工程,持續壯大稻米、蔬菜、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糧食生產連續13年實現豐收,「宜興紅」「楊巷大米」等7個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楊巷稻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江蘇知名。
 
宜興楊巷鎮鄔泉村的水稻綠色高效生產示範基地,風吹稻浪,糧倉谷香
 
  智慧農業科技的應用,為宜興農業帶來生產升級。
 
  風吹稻浪,糧倉谷香。位於楊巷鎮鄔泉村的水稻綠色高效生產示範基地建設起以信息化控制系統、農情信息監測與智慧管理系統、室外視像採集系統、溯源系統等為主的智慧農業控制系統。記者在示範基地看到,300畝的耕地以 30-50 畝為一方,分為11塊方田,建設起「二縱二橫」的黑色化支幹道路網、「二縱二橫」的砂石生產路路網和展示遊行步道,不同顏色的稻種呈現壯觀的稻田畫風景。獨立的智能灌溉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基地智能節水灌溉。稻田-溝渠-河道養分水分循環系統利用溝渠里的水生植物進行一級凈化,河道內的水生植物進行二級凈化,水生植物打撈還田或者用作其他處理。
 
宜興官林鎮群新合作社,應用物聯網養殖技術進行高密度養殖,節約超過50%的養殖人員
 
  以增氧為主導的水產物聯網在宜興五個鄉鎮水產養殖區域應用。位於宜興市官林鎮的群新合作社應用物聯網養殖技術進行高密度養殖,節約超過50%的養殖人員。無錫流水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航濤介紹,物聯網流水養殖系統將魚蝦圈養在魚塘的固定區域,利用機器將魚塘水流從一端推入,另一端流出,魚蝦的糞便等在圈養區尾部沉積,可以很快吸除。自動化的系統自動監測魚塘水質溶氧量、微生物等各項指標,養殖人員通過手機和電腦實時獲悉,做到生產的可追溯。同時,系統會根據水質監測情況自動調節魚塘內的機器,及時保證水質優良。利用該項系統,養殖存活率可達98%。
 
  據悉,近年來宜興市以農業物聯網為主導的智能農業在水產、大田種植、禽畜、蔬果、茶葉、農業安全管理領域不斷應用,10家單位被確定為江蘇省信息化示範單位,宜興市先後被確定為江蘇省智能農業示範縣、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生產應用型)和全國數字農業農村先進縣。
 
宜興鄉村
 
  活動現場,8個政產學研農業項目正式簽約; 6位「宜興市農村產業發展青年帶頭人」獲集體授牌。江蘇省農村一二三產(稻米)融合試點項目作為江蘇省重點項目進行成果介紹;楊巷鎮《農業1+N模式白皮書》正式發佈,成為楊巷現代農業發展實踐經驗的頂層設計和智慧應用;太華竹製品加工集中區、籬笆園深氧墅休閑農業項目、恆盛果品精深加工項目、陽羨茶產業園等一批總投資超24億元的已建成重點農業項目,以及江蘇省宜興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綠港蔬菜產業園、雅達觀光農業產業園、億佳高效設施農業項目等一批總投資近10億元的在建重大項目集中展示。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紅火熱鬧的「豐收集市」,優質稻米產品品種豐富,南瓜、百合、水芹以及黃桃、葡萄、獼猴桃等各類本地蔬果琳琅滿目,宜興大閘蟹、澳洲淡水龍蝦、太湖三白等水產品引人眼球,名揚四海的宜興紅、陽羨茶更是必不可少,還有各種新型高效農機具、現代農業新科技和新技術展示。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