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近日,來自香港慕光英文書院和晞蕾舞蹈藝術中心的10餘名香港青少年們,在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侗族文化學者吳培安老師的帶領下,親身探訪和體驗侗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活動現場
此次活動中,同學們深入貴州黎平的黃崗小學、堂安侗寨、肇興侗寨、茅貢鎮地捫村、黎平會議會址等地,與侗族同胞們一起唱侗族大歌、踩歌堂、學習蠟染和刺繡、打糍粑、看侗戲……,他們穿梭於侗寨的鼓樓、風雨橋、民舍間,時而攝影記錄、時而相互交流、時而駐足沉思……
據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王靜介紹,「港澳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計劃」是內地與香港、澳門文化交流活動之一。自2010年計劃啟動以來,已帶領近千名港澳青少年深入布依族、水族、苗族等19個少數民族地區,通過欣賞和體驗各民族豐富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和多元的文化生活,認識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港澳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提升港澳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覺。王靜表示,希望參加這次活動的香港青少年們能將此次侗族研習考察的所思、所想、所感分享給身邊人,承擔起「民族文化藝術推廣大使」的責任。
這次活動正值2020年元旦期間,香港青少年研習團隊與黎平縣侗族文化表演藝術團的侗族同胞們共同舉辦了一場豐富多彩的跨年聯歡晚會,侗族大歌、民族舞、流行歌曲、器樂演奏、原創詩朗誦等節目把研習活動推向了高潮,晚會上,學生們還表演了在研習中學習的侗族歌曲《青蛙歌》和《敬酒歌》,充分體現了文化的交融性,大家度過了一次意義非凡的新年。
香港學生盧思樺這樣給我們介紹她的感受,當我們踏進黃崗小學的時候,小學生們在門口唱着歌迎接我們,我們感受到了她們的熱情。在她們教我們彈唱琵琶歌,一起跳舞的時候,讓我感受到侗族歌舞的魅力。我向她們求學琵琶歌時,我遇到了不會彈奏的音符,她們都耐心地一一教我。終於,在短短的時間內,懵懂的我在小學生們的指導下,能夠學懂了簡單的彈奏,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使我對侗族的文化多了進一步的了解。
活動現場
作為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技藝蠟染,也是侗族地區的重要文化載體,蠟染主要是用蠟刀蘸熔蠟繪畫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我在體驗學習蠟染的過程中,由於從未接觸過蠟染,簡直無從入手,但在侗族蠟染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們最終成功設計了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蠟染技藝所需的細緻和耐性。通過學習蠟染讓我見識到了侗族人民藝術氣息的強大,令我更加崇敬侗族人民的藝術精神。」香港學生梁曼妮說道。
侗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是民族文化最淳樸的體現,香港團員薛梓蕾在地捫侗寨研習時遇上一位侗族老婆婆,盛情邀請她前去參觀自家的梯田,並耐心地給她講解了地捫侗寨的歷史。「我深深地感受寨子里的人們待人特別熱情和善,我能靜靜地感受到自然與人之間那種和諧的感覺。」薛梓蕾感慨頗多。
這次研習活動,不僅僅是了解和探索侗族文化,團員們也參觀了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毛澤東住址、中央紅軍幹部休養連舊址、中央教導師舊址等紅色文化基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重溫時代的記憶。「黎平會議被稱為偉大轉折的起點,這次會議採納了毛澤東西進貴州的正確意見,為後來的遵義會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身在紀念館,彷彿也身處在那個年代見證了這個歷史事件。這對選修中國歷史的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好中國歷史。」香港學生陳芷澄在參觀完黎平會議紀念館的時候說道。
活動現場
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侗族文化學者吳培安作為本次研習活動的導師,全程給學生們講解了侗族的歷史、建築、服飾、飲食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們對侗族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們都表示,豐富多彩的侗族文化、傳統民俗讓她們流連忘返,鼓樓、風雨橋以及侗族服飾都很震撼,她們希望以後能多交流和深入學習這些民族文化,為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副會長余昭科表示,這次研習活動,首次採用導師全程講解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對增強學生們的現場記憶有更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們更能結合所積累的知識來進行文化融合。民族文化研習活動是香港青少年認識和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這樣的研習活動,在青少年的腦海中,留下一個永久的民族文化記憶。後期也會積極的推動內地的青少年到香港進行交流學習,讓文化的相互交融得以更好的發展。(黃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