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重慶城口縣位於大巴山脈南麓,氣候宜人,先後獲「中國生態氣候明珠」、「大中華區最佳綠色生態旅遊名縣」、「中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 」等眾多美譽。
近年來,城口縣因地制宜,通過高山扶貧生態搬遷,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成效逐步顯現,今年2月,城口縣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城口實實在在走出了一條將自然恩賜的「綠水青山」轉化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的路子。
「巴渝民宿」引領貧困戶摘帽
城口亢谷「巴渝民宿」
東安鎮興田村位於大巴山脈。據東安鎮副鎮長胡令介紹,每到夏天,遊客從重慶主城、湖北、四川等地趕來,房間一房難求,需要至少提前半個月預定。4年前,巴渝民俗項目落戶興田村,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建卡貧困戶採取以地入股、以房聯營模式統一運營
在東安鎮興田村一棟四棟農家小樓,業主是4家貧困戶,是城口亢谷扶貧示範項目。今年49歲的楊世元曾是東安鎮沙灣村的深度貧困戶。不光有八旬老母和正在讀高職的養女,自身肢體重度殘疾,唯有靠在家務農和上山挖中草藥為生。加上住房倒塌,更是雪上加霜。
胡令說,2016年,鎮上將楊世元作為重點扶貧對象,通過深度貧困戶易地搬遷政策5萬元扶持,和大巴山森林人家貼息貸款30萬元,幫助楊世元修建「巴渝民宿」,不光楊世元一家可以住在新房子里,剩餘的房間用來接待遊客,徹底解決了住房和持續增收等現實問題。自從入住巴渝民宿後,楊世元每年至少收入7萬元。目前,他已通過經營收入償還了部分貸款,徹底解決了楊世元還款的壓力。
據介紹,「巴渝民宿」項目投資700萬元,與4戶貧困戶 「以房聯營」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除去生產生活用房後剩餘36間客房,貧困戶負責各自家庭的客房衛生和餐飲服務,客房收益貧困戶與平台公司按8: 2分成,餐飲收益全歸貧困戶。據統計,該項目帶動戶平均增收6.7797萬元。
農耕文化旅遊節引遊客憶鄉愁
首場山巒河魚情景劇開演
因為地勢原因,重重大山阻礙了離城口縣城38公里之外河魚鄉的經濟發展,但是這裡的農戶世代繁衍,孕育出了獨特的農耕文化。據介紹,每到夏天,獨具民俗風情的農耕文化旅遊節便在此舉行。遊客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品味農家菜,體驗鄉村生活。
據瞭解,2015年,河魚鄉建成了「農耕器具陳列室」。陳列室引入原生態理念,以《回味農耕、追憶鄉愁》為主題,從遠古時代鑽木取火到河魚人的現代生活,結合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再現和還原了大巴山地區原生態的農耕文化。 同時,通過專業規劃設計和建設,河魚鄉還建成了集觀光休閒、參觀體驗、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耕文化園」。
河魚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每年夏天,河魚鄉會專門舉辦農耕文化節,把農事體驗與文化觀摩相結合,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推石磨、打糍粑、捉泥鰍、舂米等活動,盡情享受鄉村生活。
「僅僅有山和水是不夠的,我們還想讓遊客記住鄉愁。」為此,河魚鄉以城口優秀農耕文化為主線,將地方特色錢棍舞、採茶舞等傳統節目創新編排,形成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山戀·河魚」實景劇,緊緊抓住遊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根與魂,引起遊客對鄉土文化的追憶和對傳統文化的共鳴。
民房變「民宿」助農增收
城口修齊鎮長李方元向遊客推介修齊花菇
據瞭解,近年來,河魚鄉引進旅遊合作社,不到一年時間,合作社以傳統民居為基礎改造民宿酒店,酒店原鄉原味,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
這家網紅民宿的業主,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劉明翠。劉明翠腿腳行動不便,從事農業生產受限,收入十分拮據。兩年前,合作社將她的兩層土坯房進行加固改造,一度潮濕臟亂的房間有了衛生間、窗戶和陽台,一躍「升級」成為一間充滿鄉野情調的鄉村民宿。
劉明翠說,現在民宿由市場主體運營,我什麼都不用管。每租出去一個房間,自己就有一定比例的分成,對家庭收入大有保障。54歲的村民韓淑熬是民宿酒店的「掌勺」,做出的飯菜深受遊客歡迎。韓淑熬說,由於要照顧10歲的孫子,我和老伴沒辦法外出務工。現在本村上班,不僅能照顧到家裡,一年還能掙兩到三萬塊。
據悉,改造民房,以民房變「民宿」助農增收,帶動貧困戶平均增收5000餘元。還依山建成特色森林小木屋,傍水建成生態魚塘,這些「硬件」的落成,開啓了以河魚鄉農耕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遊之路。(陳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