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領奏“古村落旅遊” 風華正茂再出發(上)

2020-11-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寫在中國黟縣西遞、宏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周年之際
 
    2000年11月30日,一個喜訊從澳大利亞凱恩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作出決定,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教文組織這樣評價:“西遞和宏村是人類古老文明的見證,傳統特色建築的典型作品,人與自然結合的光輝典範”。
 
西遞夜色 胡國權攝
 
    至此,皖南黟縣西遞、宏村開啟全球鄉村聚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先河,代表中國鄉村向世界打出一張“王牌”。

    成功申遺,將中國之黟縣,成長為世界之黟縣
 
    古黟大地,筆鋒如畫。20年來,歷屆黟縣縣委、縣人民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領導全縣人民破題破冰、善作善成,悉心守護、聚力擦亮品牌,先後榮獲全球百佳可持續目的地及中國旅遊強縣、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中國鄉村民宿發展示範縣等10餘項殊榮,在中國鄉旅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黟縣篇章”,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古村落旅遊的開篇傑作。
 
宏村翡翠 張新鋒攝
 
    時光流轉彈指間,黟縣這座千年古縣,在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盡展古黟風範、徽州風韻、時代風貌。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它的認知,不僅成為全世界人們的鄉愁,更承載著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
 
    人生的20歲,風華正茂。站在西遞、宏村成功列入20周年的新起點上,黟縣勇擔使命,繼續以不停歇的奮進與探索,成就未來之黟縣。
 
 村有喜事 王煥毅攝
 
    20年,有挑戰更有機遇
 
    歷史,總有一些特殊時刻讓人銘記。上世紀九十年代,雖經改革開放十多年的發展,但山多地瘠、資源缺乏、產業支撐不足、財政乏力仍是黟縣發展最大的瓶頸和制約,發展良方何在?
 
    當人們紛紛猜測之時,黟縣縣委、縣政府早已成竹在胸運籌帷幄。1994年,黟縣就超前把西遞、宏村、南屏、屏山、關麓等價值較大,藝術性、完整性保存較好的古村落納入縣城總體規劃,對重點古民居按“省保”“市保”“縣保”級別分別掛牌保護。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遞旅遊服務公司、黃山京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先後成立。1999年,黟縣決定將西遞、宏村兩個活態的古村落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他們深知,申遺在黃山市前無範例,雖困難重重,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旦成功,對黟縣未來發展將具深遠影響。
 
    曾作為中國申遺代表團代表、赴法國巴黎列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主席團會議的錢新庭介紹,當時西遞、宏村經過幾年的發展,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新管道,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古村落、讓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黟縣大膽作出決定,通過申遺將西遞、宏村推向世界。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和精心準備,報經國務院批准,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被批准申報。
 
    據時任黟縣縣委書記的錢曉康回憶:當時全縣財政收入不過3000萬元,在資金籌措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全縣仍舊抽調相關部門骨幹成立專班,同時按照“專款專用、打緊使用、勤儉節約”的原則,開展古村落環境整治等等。“我們之所以能做出迅速的反應,抓住這樣一種機遇,就是基於當時候縣委政府的一班人對當時候改變黟縣這種落後面貌的一種急迫心情,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的擔當。”(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舒銘華 李超)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