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新」中有「數」安徽「第一城區」起宏圖

2020-12-01
来源:香港商報

 合肥市包河區用10年時間完成從郊到城的華麗轉身,隨後8年間綜合實力穩居安徽「第一城區」席位, 給自己送上一份「新」中有「數」的「成人禮」,也給安徽乃至中國城市化建設貢獻一個可借鑒的樣本。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包河區以新發展理念擘畫新藍圖:奮力在「兩個堅持」「兩個更大」中勇當排頭兵,在長三角區域躋身「優等生」,綜合實力挺進全國35強,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

 創新驅動 逐夢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

 今年9月,安徽首條自動駕駛5G示範線在包河區正式開通。百度、大眾、江淮等十餘家新能源整車廠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企業參與試乘體驗。如今,5G智能網聯車已成為塘西河畔一道美麗風景線。

 包河區堅持創新驅動,聚焦5G 核心項目和產業鏈條,積極布局「大智移雲」項目,讓數字賦能產業、引領發展,着力打造「全省數字經濟第一區」「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實施「萬家企業上雲」計劃,大力推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

 包河區不僅構建「科技成果+市場需求+金融服務+產業基地」合作鏈條,推動科技創新勢能向經濟發展新動能轉化,同時還健全交易機制,聚力打造全省科技成果交易示範區、濱湖科學城科創成果轉化示範區、長三角產業合作示範區。

 此外,該區堅持圍繞產業鏈、科技創新鏈、城市功能鏈「三條鏈」,全力招大引強,力爭在十億級、百億級龍頭項目上實現新突破。對標國內營商環境一流城市,持續深化「包辦好·金牌店小二」服務,打造全省營商成本最低的城區。

 內外兼修 「面子」美「裏子」更美

 如果在地圖上把條帶狀公園比作城市的翡翠項鏈,那麼在包河,一條條「翡翠項鏈」向南層層環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類似WIFI信號標誌的城市公園布局。

 目前,包河區現有大小公園、遊園70個。「『十三五』期間,包河區新增綠化面積177.39萬平方米,新增公園遊園24個,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5.8%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67平方米,位居長三角地區前列。」

 據包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充分利用好豐富的「園、水、林、田、湖、草」資源,打造大氣秀麗、宜居宜業的最美「公園城區」。

 「面子」美,「裏子」更美。在塑造城區氣質上,包河區優化城市設計,提升建築特色,依託包河萬達、大罍街、駱崗生態公園、淝河新中心等商圈節點,大力引進高端時尚品牌、時尚總部,打造城市最顯著的標誌、最亮麗的名片。

 與此同時,包河涵養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大力構建鼓勵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吸納海內外各類人才安居落戶,把包河打造成人才追夢之處、築夢之地、圓夢之城。

 共治共享 「試水」市域治理現代化

 在社會治理方面,包河區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抓手,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完善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探索具有包河特色、時代特徵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該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企業「三方聯動」機制,用好和美小區、物業調處中心、黨建聯席會議等載體平台,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力爭「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讓基層成為社會矛盾問題的「終點站」。

 借鑒長三角先發地區經驗模式,包河區還不斷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不斷提升普惠性、兜底性社會保障水平,創新實施「智慧+」公共服務提質工程,提高家政、養老、醫療健康等服務品質,並加大力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安置房市場化代建模式,努力實現「建得好、安得快、住得優」。

 「十四五」期間,包河區將以「平台匯集大數據、綜合執法大聯動、網格治理大整合」為思路,深化執法聯動改革,做優做強「大共治」平台,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探索打造基於5G物聯的城市「最強大腦」,用數據讓管理更精準,用科技讓城市更美好。(包育曉)

[责任编辑:朱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