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打造世遺保護利用“黟縣樣板”

2020-11-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00年11月30日,西遞、宏村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黟縣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在11月30日舉辦的西遞、宏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周年紀念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共黟縣縣委書記葉建強在致辭時擲地有聲,他表示,將不斷完善保護管理機制,縱深推進旅遊文化生態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黟縣樣板”。
 
中共黟縣縣委書記葉建強致辭
 
    西遞、宏村位於安徽黃山市黟縣,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被譽為"畫裏鄉村"。2000年11月30日,西遞、宏村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黟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戴煒主持啟動儀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是人類古老文化的見證,是傳統特色建築的典型作品,是人與自然結合的光輝典範。”
 
中共黟縣縣委副書記、統戰部長朱永勝(右)為紀念郵冊揭牌。
 
    黟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戴煒主持紀念活動啟動儀式。活動以“共生存、共保護、共傳承”為主題,包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管理與監測中心頒獎、郵冊首發儀式、集體宣誓、雕塑揭牌,參觀攝影展、書畫展及檔案展等內容。
 
黟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吳小勝(左)領取“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中國觀測點——最佳古村落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案例獎”。

    葉建強:深推旅遊文化生態融合發展
 
    榮膺二十載,彈指一揮間。葉建強介紹,20年來,黟縣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保護優先,恪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積極探索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提出了徽州古村落、古建築保護“黟縣方案”,實現了由一般性保護向系統性保護的歷史嬗變,確保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我們始終堅持旅遊搭臺,傳承世界文化遺產精神,賦予古村落、古建築新的時代理念,兼顧旅遊開發和民生改善,開創了鄉村旅遊發展先河,實現了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縣向世界知名旅遊勝地的華麗轉身,先後榮獲全球百佳可持續目的地、中國旅遊強縣等殊榮,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2020中國縣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葉建強說。
 
黟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順輝(右2)向檔案館、圖書館及西遞村贈閱圖書
 
    葉建強飽含深情地說: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西遞、宏村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是黟縣的一份榮耀,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黟縣將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不斷完善保護管理機制,縱深推進旅遊文化生態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黟縣樣板”,為推動黟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合影留念

    申遺成功打開黟縣走向世界之門
 
    安徽省文旅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蔡小莉女士指出:在過去的20年裏,黟縣出臺系列管理辦法,通過展覽展演、文化旅遊等方式,合理利用文化遺產,探索實現了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旅融合、鄉村振興共贏的黟縣案例。
 
    受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先生、市長孫勇先生的委託,黃山市副市長何毅發表致辭時指出,黃山市是美麗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這裏山川秀麗、文化燦爛、生態優美、民俗獨特,孕育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黃山,世界文化遺產、徽文化典型古村落西遞、宏村。
 
父老鄉親一起重溫誓詞  潘禎祥攝
 
    “西遞、宏村申遺成功,功在保護,利在人民,重在傳承。”何毅強調,申遺成功打開了黟縣走向世界之門,鋪就了黟縣開放發展之路,續寫了黟縣旅遊發展的新篇章,創造了黟縣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輝煌。西遞、宏村是黃山、安徽乃至中國的一張金名片,我們有責任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集聚起文化發展傳播的磅礴力量。
 
紀念雕塑揭幕  潘禎祥攝
 
    據介紹,作為中國古村落的傑出代表和徽州文化的重要載體,黟縣保存了3000餘棟較為完整的徽派古民居。擁有西遞、宏村2處世界文化遺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6處、中國傳統村落44處及1684處不可移動文物。
 
宏村  潘成攝
 
    黟縣創新異地遷建、古民居流轉等保護模式,最大限度保留恢復古村落肌理。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用於古民居的保護利用。西遞、宏村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以政府為主導,以村民為主體,以旅遊產業為支撐的活化利用保護發展之路,有效地保護了世界文化遺產,傳承了徽州歷史文化,做到了保護與活化利用良性迴圈。
 
西遞   潘成攝
 
    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9年,西遞景區接待遊客1333.87萬人,門票收入59378萬元,宏村景區接待遊客2325.25萬人,門票收入125374.24萬元。(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韓丹妮 陳露 何彥銘 胡婷)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