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江西省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省政協委員、江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恒伯發言時說,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和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醫學模式轉變,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中醫藥正以其獨特優勢彰顯其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中醫治未病思想,承載著幾千年的中醫文化底蘊。該思想蘊含的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後防複的理論體系和健康理念,符合人類未來醫學發展方向。
省政協委員、江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恒伯
补短板擴大中醫治未病服務覆蓋面
趙恒伯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要得到充分發揮。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中醫藥要在治未病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起到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發揮核心作用。2007年國家啟動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以來,全國先後確立了65個地區開展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確定了4批共173家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目前中醫治未病服務機構已經由中醫醫院擴大到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專門機構等,基本建立了中國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江西省作為全國首批開展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地區之一,在推進治未病理念傳播、服務提供、服務規範和治未病服務體系構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於經費投入不足,全省各醫療機構的治未病科室設置還不健全,人才隊伍配備不足,技術規範有待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對中醫治未病思想認知還有待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覆蓋面不大,治未病服務網絡不健全等,制約了江西中醫治未病服務發展。
老百姓体验江中热敏灸
著力發揮中醫藥高校優勢
江西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9年,已成為以中醫藥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產學研結合特色鮮明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中藥學被列為江西省一流學科,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專病)7個。中醫學、中藥學、藥學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江西省一流專業7個。在中藥藥劑、針灸推拿、中藥炮製學等學科領域形成了突出優勢。
省委書記劉奇同志在2020年省委深改會第十次會議提出,要努力把江西中醫藥大學打造成為“彙聚培養中醫藥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聚寶盆、技術成果研發轉化的新高地、推動中國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動力源”。
趙恒伯指出,江西中醫藥大學承擔著江西“中醫藥強省”人才戰略的支撐。江西應依託江西中醫藥大學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特色優勢,助力健康江西建設。加大中醫治未病人才培養。依託江西中醫藥大學科研文化平臺充分整理、挖掘江西旴江醫學中的中醫治未病經驗與技術,加快全省中醫治未病學科體系建設,大力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擴大江西省中醫治未病影響力。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的培養培訓,鼓勵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政府給予職稱評定、人員編制、工資待遇等方面的傾斜政策。開展基層相關專業人員的中醫治未病知識培訓,提升基層醫務人員運用針灸、推拿、熱敏灸等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的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趙恒伯強調,要健全中醫治未病服務網絡。建議全省全部二級以上中醫院設立獨立的治未病科,並落實與治未病業務發展相適應的工作場所和人員,重點開展以體質偏頗人群、亞健康人群、病前狀態人群、慢性疾病人群和其他需關注健康的特殊人群為主的治未病服務。開展基層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擴大基層中醫治未病服務覆蓋面。鼓勵綜合醫院、康養企業等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加強中醫治未病政策支持。建議省級財政設立專項經費,支持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解決江西省中醫治未病專科建設及專項經費不足的問題。建立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中醫治未病服務價格調整機制。加大中醫治未病宣傳推廣。大力弘揚中醫養生文化,推進中醫藥與健康旅遊融合發展,推動中醫藥健康產品的研發,延伸中醫藥服務鏈,實現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省加快推廣熱敏灸技術普及,形成“北看天津針 南看江西灸”,進一步擦亮“江西中醫藥”品牌。(記者 黃穎 周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