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的茅草屋前的老春樹下,黃家長一家五口第一次拍全家福,臉上露出了羞澀的笑容。斗轉星移,30年滄桑變遷,這座老房子早已消失在光陰里,黃家長一家已住進現代化的高樓里。對着一堆老照片,黃家長向記者講起了那過去的事情。
老椿樹下的合影
今年65歲的黃家長,是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家園小區居民,最早是煙墩鄉新年村第十村民組村民,和老伴黃守雲辛勞一輩子,育有兩兒一女。2008年紛飛的大雪裏,全家搬進安徽省第一個高層回遷小區——濱湖家園社區。
「現在的日子好啊,住在高樓大廈,家裏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啥都有,那時候我們家是土房子茅草頂,一下雨鍋碗瓢盆都要拿出來接水,最怕的是夏天打急暴,在外面就擔心土牆塌了。」
對着昏黃的老照片,黃家長的思緒回到1991年。大兒子過十歲生日,家裏來了親戚慶祝一下。孩子舅舅在市里工作,帶了個照相機,就在茅草屋門口的老椿樹下給他們拍了一張全家福,這也是老黃家在2008年回遷前唯一的一張合影。
「那時候苦啊,親戚來了家裏也沒什麼菜招待,平常孩子們都是常年吃家裏種的白菜、青菜、韭菜,更沒見過照相機了。」黃家長說,30年前,家裏全部的收入來源是7畝9分的地和1畝西瓜,一年最多掙下6、7000元,除掉一家五口的生活費、三個孩子的學費,經常是入不敷出,到了年關還得借錢。
而老伴黃守雲說起當年的苦,還是哽咽了。農忙時,每天早上四點不到就下地幹活,晚上七八點天全黑了,才摸着田埂爬上來回家。當時西瓜都拉到東陳崗、衛崗一帶賣,十幾公里的地全靠人拉過去。路都是泥巴路,遇上板車拉不過去的,還得把瓜卸下來空車拉過去,再把瓜裝上繼續走,一路折騰,經常天亮才能到集市上。有的市民買了5、60斤的瓜,夫妻倆就得一層層樓的給人家扛到家裏,「從土地里刨食的日子真是太難了!」黃守雲感嘆。
當時的黃家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唯一值錢的物件是一台17寸黑白電視機。「那時候《西遊記》火了起來,孩子們都特別愛看,家裏沒電視他們只能在村里蹭別人家的看。有一次孩子們去看電視的時候,人家的門關了起來,孩子們都很沮喪,我就很心酸,下定決心一定要給他們買個電視。」當年西瓜一成熟,黃家長就趕緊拉去賣掉,換來700元錢買了個17寸黑白電視,孩子們高興得跳了起來。
十七樓的風景
時光的年輪撥回到2006年,黃家長親戚家在合肥經開區有個空房,就讓他們一家搬進去住。夏天的時候,黃家長收到通知,說老家的地要征遷了,以後村民們都搬到高樓上去住!這可把黃家長一家高興壞了,能回老家,還能住上高樓,這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沒多久,老黃家田地被徵收,就在如今濱湖世紀金源大酒店的所在地。老黃拿到了一筆征地費、青苗費,出去打工賺錢,還能按月領房租,家裏人都很開心。
2008年1月,新年村村民們迎來濱湖家園小區的回遷。在潔白的雪花中,一棟棟高樓挺拔矗立,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黃家長代表全家抽籤,抽到了8號樓和16號樓,數字吉祥樓層也很滿意。回家有7站路的距離,他沒有坐公交,而是和鄰居們深一腳淺一腳走回去,一到家就招呼親朋好友喝酒慶祝。在火鍋翻騰的熱氣中,黃家長笑了、醉了,心裏眼裏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因為大兒子要結婚,黃家長早早地把16號樓17層那套大一點的房子裝修了,後來大兒子搬了出去,小兒子也在這套房子裏結了婚,現在房子留給老倆口住。17樓的風景,記載着老黃家的故事。回遷後,老黃找了個家門口的廠子打工,2012年就近應聘濱湖家園小區的保安崗位,好照顧家裏。今年初,在孩子們的極力勸導下,老黃辞职過上了真正的老年生活。
而今,17樓里的生活,也跟30年前茅草屋裏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別。老黃雖然辭去了工作,但他和老伴都已年滿60歲,每月兩人可以領到1600多元的失地農民保障金,家裏另外一套閒置房子的租金也有一兩千元。孩子們陸續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回遷房,事業也蒸蒸日上,大兒子開了傳媒公司,小兒子從事挖掘機修理,女兒是大型美容機構的總監,他們也都在外買了新房子。
「孩子們都說每月要給我們養老費,我倆一個月收入三千多夠花啦,還有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我跟他們說你們有這份心就夠了,不用給我們錢了。」黃家長說。現在黃家長老夫妻倆就給兒女們帶帶孩子,記者採訪時,他們10歲的小孫女黃紫涵放了寒假正在家裏玩。「她在學校特別優秀,每次在班上都是前五名,還是少先大隊的小隊長呢!」說起小孫女,老兩口特別驕傲。
在黃家長17樓的家裏,掛着一幅「家和萬事興」的手工刺繡,這是老黃家的格言。「人家總說,好孩子、好女婿、好兒媳怎麼都來你家了,我想着一家人哪有什麼解不開的矛盾,大家多溝通、多換位思考,就肯定能和睦相處。」黃家長一家對如今幸福安穩的生活很是知足。這是一家人辛苦打拼的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碩果。「過完年後,我還是想出去找份能幹的工作,我才65,還沒老哩!」黃家長笑着說。(劉環環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