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促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重慶推出210項「川渝通辦金舉措」。「川渝通辦」事項實施3個月來,辦件總量超120萬件,平均每天1.5萬件。
重慶多部門介紹「川渝通辦金舉措」
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重慶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黃朝永坦言,跨省改革協同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用,沒有模式可搬,川渝攻堅突破重點難點,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其中,川渝兩省市印發《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若干重大改革舉措》,提出建立健全川渝協同創新體系等11項重大改革,實現了全國跨省協同改革新突破。
同時,川渝出台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全國建立首個跨行政區域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協作機制;協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在全國率先建立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率先在全國探索建立省際市場准入異地同標、市場監管案件線索移送等機制,實現信用「紅黑名單」互認;「中歐班列(成渝)號」品牌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合作班列品牌推廣項目,並於今年1月起常態化運行。
黃朝永說,川渝積極爭取並推動一批國家級改革試點,包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交通強國試點、國家首批用地審批權改革試點先後獲批;聯合推動重慶、成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在部分地區啓動川渝跨省市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試點;共同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醫學中心,共建川渝地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啓動建設萬(州)達(州)開(州)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等10個合作平台。
此外,在科教創新上,川渝兩地共同設立300億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50億元(首期10億元)科創母基金;組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聯盟,推動川渝高校共建3個協同創新中心和1個重點實驗室;成立26個教育合作聯盟,共建4個職業教育集團,推動兩地高校60多個學科深度合作。
促西南五省市「跨省通辦」
據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楊琳介紹,川渝已相繼發佈兩批共210項「川渝通辦」事項,第一批95項事項清單已於去年全部實現「川渝通辦」;第二批115項事項清單于今年3月發佈,計劃於今年10月底前全部實現「川渝通辦」。從事項類型來看,事項涉及民政、稅務、交通、商務等23個行業領域;從社會需求來看,涉及企業生產經營事項109項,如申辦營業執照、異地繳稅、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互轉等;群眾日常生活事項101項,如異地就醫登記備案、身份證換領、提取住房公積金等。
楊琳說,遵循「應減盡減」原則,「川渝通辦」累計減少辦理環節327個、減少辦理時間569天、減少申請材料232份。目前,戶口遷移、身份證換領、駕駛證核發、殘疾人證辦理等都可在兩地通辦,領取養老金人員待遇資格認證從7-10天壓縮至10分鐘即可辦結。同時,川渝市場主體的設立、註銷均可網上辦理,營業執照互辦互發「1日辦結」,申報納稅、不動產抵押登記、公路超限運輸許可等事項均可跨省辦理。
楊琳表示,下一步,重慶將推進第二批「川渝通辦」事項落地見效,加快將其納入線上服務專區運行,力爭今年底前發佈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3月30日,重慶市會同四川省召開了包括雲南、貴州、西藏在內的五個省區市「跨省通辦」工作籌備會,擬簽訂五省市「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實現西南地區「跨省通辦」。
川渝稅務管理服務一體化
重慶市稅務局副局長姚朝智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儘管川渝兩地市場主體互聯互通頻繁,但是兩地稅務機關在稅收政策執行、稅收徵管方式以及納稅服務等方面卻存在一些差異。因此,推動兩地稅務管理服務的一體化,對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融合聚合、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姚朝智說,推動成渝地區稅收管理服務一體化,川渝統一兩地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口徑;統一房地產開發企業所得稅預徵毛利率;統一油氣田企業資源稅計徵方式;統一毗鄰地區個體工商戶稅收定期定額管理方式,教育附加費、文化事業建設費界定標準;統一毗鄰地區城鎮土地使用稅徵收標準等,並統一納稅服務標準,統一川渝納稅咨詢政策知識庫、咨詢服務時間、通用政策答復口徑等服務事項,加快構建川渝一體化納稅服務體系。
同時,川渝兩地統一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遵循同一違法事項一個處罰標準的原則,對處罰最頻繁的逾期納稅申報違法行為,在全國率先推出簡易處罰線上自助辦理、降低處罰標準、簡並處罰次數的「組合拳」,實現「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精確執法。兩地還聯合推出首違不罰事項清單,並將聯合發佈《稅務輕微違法行為首違不罰事項清單》,進一步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為兩地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發佈會上,重慶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醫保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多個政府部門,介紹了關於川渝兩地居民在證件更換、勞動者就業服務、跨省異地就醫住院和門診結算、住房公積金貸款使用及提取等方面的便利。(記者 童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