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多項創新工作在全國推廣、多項法規政策順利出台……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合肥市不僅始終豐富發展的維度,更始終追求發展的溫度,在「民聲」中找尋民生方向,推進由「新」入「心」,實現了民生保障與經濟發展相互支撐,同步跨越的共贏局面。
9月14日,記者從「合肥這十年」新聞通報會上獲悉,合肥養老服務質量滿意度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20個城市中排列第一。
該市養老兜底保障、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工作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激勵表彰。
「這十年是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的十年。」合肥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濱說,「關愛是合肥民政與生俱來的情懷。在合肥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後,民政人正默默兜底。」
養老服務「合肥品牌」在全國打響
據了解,合肥養老服務產業實現加速發展。全市有養老機構168家,老年食堂(助餐點)814個,打造區-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69家,養老床位6.3萬張。全市低收入養老服務補貼惠及近10萬名老年人,高齡津貼發放惠及23萬名老年人。
養老服務「合肥品牌」在全國打響,先後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全國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城市、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和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養老領域)等國家級改革試點。
統計數據顯示,合肥市有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示範企業6家、示範街道10個、示範基地2個,省級智慧養老示範項目19個,形成了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智慧養老服務科技企業集聚區。
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位居全省第一
在做優做強養老服務的同時,合肥持續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斷健全完善兒童保護體系。
自2015年起,合肥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21年保障標準與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掛鈎,實現由動態調整向自然增長機制轉變。合肥創全國先例將集中供養孤兒、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進行了統一,調整後的標準達到每人每月2035元,保障標準位居全省第一。
合肥全市6座兒童福利機構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孤棄兒童全部由市兒童福利院集中養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亦取得突破性進展,高規格成立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新設未成年人保護處(兒童福利處),牽頭抓總開展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權益。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實現全覆蓋,158名兒童保護督導員、1820名兒童主任覆蓋全市街鎮、村居。
民生工程群眾滿意度達94.35%
此外,合肥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建立社會救助及補貼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7項救助補助標準均居全省前列。健全專項救助,在全省首創社會救助與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受到民政部高度肯定。
民生支出首次突破千億
「民生工程已經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抓手,成為建設幸福合肥的重要工作品牌,創新民生實施工作連續十年穩居全省前列。」合肥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天華 告訴記者,2021年安徽全省民意調查顯示,合肥市民生工程群眾滿意度達94.35%,高於全省平均數4.6個百分點。
民生支出「財力保障是民生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深化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孔天華介紹,合肥圍繞民生工程「七有」目標,通過項目化運作、工程化實施,民生工程受益面民生支出日益擴大,從最初政策範圍內的300多萬人,攀升到目前超過900萬人受益。
十年來,合肥市民生支出由434.4億元增加到1062.9億元,年均增長11.5%。2021年首次突破千億,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6.9%,較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066億元,年均增長7.7%,人均受益1.18萬元。(記者 柏永 吳敏 孫軍)
頂圖:「合肥這十年」第11場新聞通報會,由合肥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體育局先後介紹相關情況(孫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