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論壇現場,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聯合授予合肥經開區等8家園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榮譽稱號。這是合肥經開區繼獲評首批「低碳工業園區」、「國家綠色園區」和「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後,又一重量級國字號綠色名片。
合肥經開區自開展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以來,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結合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理念和生態工業原理,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實踐,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構建生態工業鏈,區內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園區整體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顯著。綜合發展水平躍升至全國217家國家級開發區中第10位。
【延伸閱讀】屢摘國字號招牌 合肥經開區憑什麼?
產業結構生態化。合肥經開區堅持「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發展思路,數字賦能傳統產業,戰新產業加速崛起,形成「3+6」產業體系(三大戰新產業+智能家電、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智能終端、快速消費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導產業)。大力引進核心配套企業,積極促進企業、行業內部及相互之間物質、能量交換,實現水和廢物減量、再用和循環,構建了17條生態工業鏈條。
基礎設施生態化。持續開展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建設,建設污水管網366公里,雨水管網727公里,全面實現雨污分流。投資近2億元,建設國內首個具備原位生物處理功能的初期雨水調蓄項目,有效解決初期雨水面源污染問題。投資近2.3億元,對合肥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進行提標處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接近《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水體水質標準,並配套建設9萬噸中水回用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彈性係數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0.19下降到2021年的-10.58(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標準是小於0.3)。
能源利用生態化。積極改善能源結構,區內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天然氣鍋爐全部實施低氮改造。引導園區企業降低能耗強度,使用秸稈等生物質燃料,在多個企業廣泛採用光導照明、光伏發電和太陽能蓄熱,併網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144.65MW。為企業搭建能源管理體系認證、電力需求側管理平台(線上)。佈局前瞻性、引領性的綠色低碳戰新產業,重點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投入128輛新能源公交,實現新能源公交車應用全覆蓋,新建5個新能源公交場站,66個充電樁;民用建築附屬停車場均按照不少於規劃停車位20%的比例配建充電樁,新建住宅小區配建的充電樁數量不低於規劃停車位的10%;招標管理共享單車2萬輛,助力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園區環境生態化。開展全域性綠化提升工程。以「增加綠量,提升品質」為主線,大力推進城市公園、道路、街頭綠地、林蔭廣場的建設,擴大防護林、主次幹道、高壓走廊等區域綠地面積,打造連片生態景觀帶,構建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公園體系,全面提升城區綠化品質,園區綠化率已達到46%。對水體面積分別為947畝和1100畝的翡翠湖和南艷湖堅持在保護原生態不被破壞的前提下,進行景觀性開發,使其成為合肥經開區東西兩邊的天然「綠肺」。
公眾參與生態化。目前,合肥經開區擁有國家綠色工廠4家、省級綠色工廠8家,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1家,入選國家綠色設計產品89項、國家「能效之星」產品7項。省級綠色學校2所、市級綠色學校14所、國際生態學校1所。省級綠色社區1個、市級綠色社區19個。「環境是發展之本,生態是發展之基」,合肥經開區將以獲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為契機,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持續推進資源能源高效利用,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推進工業園區高質發展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朱雪梅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