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採訪時瞭解到:日前在浙江湖州德清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2022年首屆中國茶葉智能機械裝備博覽會上,21家參展單位攜茶葉機械進行了完美亮相,來自黃山市徽州區的雄偉茶葉機械有限公司有幸位列其間。走到這一步,這家小微公司秉承搏擊而後發理念用了十一年時間。
鄉土藏情:「小作坊」蘊含「大夢想」
安徽省地處中部,以淮河為界,北部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南部以丘陵山地為主,多山嶽高峰。因特殊的地形地貌,皖南山區是著名的茶葉生產地,歷史上就盛產名茶。
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是著名的黃山毛峰發源地,低山地貌賦予了茶葉極佳的種植條件,充沛的雨量又帶來了優越的成長環境,這裡長年雲霧繚繞,茶香氤氳。雄偉茶葉機械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鄭成偉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成長,自小看着父母親朋茶季採摘、靜置炒青、揉捏焙火。
長年的累積讓他對茶葉的炒制流程瞭然於心,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看着每年初春,因茶量過大產生的毛料炒制不均、揉料曬青條索粗細不一、茶商難以收購等問題,也逐漸萌生另一種想法。
「我當時就覺得是不是可以用機械製作代替這些勞動,更好地保證茶葉品質的穩定,保證茶農的利益和茶葉的品質。」鄭成偉看着家鄉的茶山,回憶起了不改的初心。2011年5月,在經過幾年的資金積累後,他終於攢夠了第一桶金,創辦了黃山市雄偉茶葉機械有限公司,開啟了自己的茶鄉致富路。
科技賦能:「小翅膀」捲起「大風暴」
公司草創,以什麼來打開市場?又以什麼來作為拳頭產品?這都是鄭成偉需要思考的問題。當時,茶農祖祖輩輩採用人工採茶制茶,普遍不信任機械製作,他的茶葉機械銷售一直難以打開局面。
在經過研究後,鄭成偉及時轉變思路,一方面以茶葉、果蔬、中藥材等農產品代加工為切入口,另一方面結合助農政策,申請加入農機推廣項目,取信於民,逐步擴大機械覆蓋面。慢慢的,公司走上了正規。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自己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
鄭成偉說:「那段時間,是我們最累最忙的時候,看不到前路,又沒有模板去借鑑,只能自己去摸索,也是那段時間讓我自己下定了決心,我要做這行,以後更要做出我自己的機器。」此後,鄭成偉潛心研究器械,遠赴雲南、浙江等省份學習機械製造知識,汲取他人先進經驗。同時,每年把公司總收入的12%投入研發之中。
經過多年的努力,雄偉茶葉機械有限公司先後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產品4項,申請發明專利2項,烘乾機、理條機、輸送機等3類13個產品被列入了安徽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目錄。
市場的認可帶來了勃勃生機,也帶來了產品的暢銷,今天,他不僅擁有廠房4000餘平方米,試驗車間200平方米,機械也遠銷江蘇、浙江、雲南、貴州等全國20多個產茶地區,成為了一家集茶葉、果蔬、中草藥等農產品加工以及清潔能源設備研發、製造和對外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在業內小有名氣。
創新驅動:「小發明」登上「大舞台」
「只有走出去,我的機械才有更為廣闊的發展。」這是鄭成偉在參加2022年首屆中國茶葉智能機械裝備博覽會前立下的決心。今年,他的公司根據茶葉初加工批量化生產技術需求,製成了茶葉自動化萎凋保鮮新型成套設備,能在一定濕度、溫度條件下對茶葉進行均勻攤放萎凋,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並對萎凋後不能及時加工的茶葉進行保鮮,實現節約人工、降低能耗。
這項技術一經研發,他就開始着手進行發明專利申請。但要讓更多的人知曉使用這一技術,他還是着手於中國茶葉智能機械博覽會這一開放窗口,親自帶着機械遠赴湖州進行參展。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的極大富裕帶動了茶葉企業的快速壯大,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規模增長而效益徘徊,產業面臨可持續發展的難題。窮則變,變則通,企業設備的智能化、產業化、體系化成為一個巨大的着力點,經過多年研發,特別是今年省政府出台的『兩強一增行動』,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讓我信心倍增,我相信我的機器可以打破桎梏,為整個茶產業良性發展添磚加瓦,促進農民增收。」站在這個大型「舞台」上,鄭成偉如是說。
這是一個少年對年少生活的思考,這是一個青年對辛苦創業的總結,這是一個中年對未來行業的展望,最初的也是最樸實的鄉土情結通過十年的努力、十年的堅持,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完成了一場山水之間的蝶變,相信在下個十年,它會走得更穩、更遠!(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方舟 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