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建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又完成新目標節點任務:E43號中間風井至珠村區間右線盾構順利始發、倉邊路站扣拱初支全部順利完工。十三號線二期所有在建工點均開足火力,全面推進生產作業,向年底既定目標任務衝刺。記者從廣州地鐵獲悉,截至11月底,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0%。
優化設備設施 區間進入盾構掘進新階段
十三號線二期E43號中間風井至珠村區間右線隧道長約1487米,採用土壓平衡盾構法施工,穿越地層以強風化含礫砂岩、中風化含礫砂岩以及微風化含礫砂岩為主。區間下穿高壓電塔、高速高架橋等建構築物,施工風險高。為適應此次掘進區間的地層特點,肩負該掘進施工任務的「中鐵856號」盾構機配置複合式刀盤,地鐵建設者們通過加強刀盤體和刀具的耐磨設計,採用高壽命且耐衝擊的優質性能18寸重型滾刀,保證結構強度及開口率滿足施工要求,克服複合地層帶來的各項施工挑戰。
為確保盾構順利始發,地鐵建設者們成立由技術負責人牽頭的工作小組,指導掘進參數。施工過程中,地鐵建設者們對管片防水粘貼情況進行嚴格把關,精細計算管片拼裝數據,逐環檢查同步注漿效果,確保了隧道施工質量,為盾構安全平穩始發保駕護航。
實施土體位移監測 「盯」緊施工安全
倉邊路站位于越秀區東風中路與小北路交叉口正下方,為二層標準島式車站,車站全長240米,車站標準段寬22.6米,車站結構頂板埋深約12.2米。由於施工現場周邊高樓林立、地下管線複雜、地面交通車流量大,且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複雜,為降低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確保施工期間地面交通不中斷,地鐵建設者們通過多輪論證,決定在車站建設中採用拱蓋法施工,也就是在側旁開挖豎井,再施做橫通道,通過橫通道及豎井提供的地下作業空間,逐層向下開挖的施工方式。雖然拱蓋法施工對路面的影響較小,但施工作業面狹小,給工程帶來新挑戰。
為確保施工安全,地鐵建設者們嚴格落實隧道暗挖安全要求,多次組織行業專家召開方案研討會,在做好常規監測措施外,地鐵建設者們同時開展深層土體位移監測,結合土層失水、施工工況對沉降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全過程以監測數據為依據指導施工。倉邊路站扣拱初支全部順利完工,為後續的主體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及安全的施工環境。
截至11月底,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0%。23座車站中,8座已封頂,14座進行土建施工,1座車站進行前期準備;23個區間中,9個及凰崗停車場出入場線已貫通,14個進行土建施工。魚珠停車場、凰崗停車場及蓋體進行土建施工。(註:以上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准公布為準。)(記者 黃裕勇 通訊員 溫美春 趙坤玉 李擎柱 陳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