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全球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發布

2023-01-30
来源:香港商報網

    耗時8年,聯合移動醫療及人工智能技術,採集來自3652名嬰幼兒的超過2500萬幀注視行為大數據,依託天河二號超算中心部署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後台,利用手機APP即可篩查超16種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今日(1月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該中心林浩添教授團隊聯合全球多家醫療及研發機構,研發全球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據了解,該研究成果已於1月26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為破解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早期篩診難題提供有效技術手段。

1.jpg

論文在Nature Medicine雜誌在線發表頁面

    填補嬰幼兒眼健康普篩空白

    0-4歲嬰幼兒處於視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發生的眼病及時發現及干預治療尤為關鍵。據國家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全國5000萬0-4歲嬰幼兒中,眼病發病率高達9.11%,早篩早治是提高嬰幼兒視功能預後的關鍵。

    然而由於此年齡段嬰幼兒尚無法配合現有視功能檢查,據估計造成全國數十萬嬰幼兒因錯過最佳診斷干預時機而終生低視力。研發嬰幼兒視功能篩診技術,以對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進行早篩早治,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

    林浩添教授表示說,雖然對嬰幼兒進行視功能評估,早期發現眼部疾患引起的視功能損傷十分關鍵,但卻充滿挑戰。主要是因為嬰幼兒難以表達眼部不適;嬰幼兒難以配合完成傳統的眼部檢查。最為重要是,大部分檢查手段對於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設備要求高,篩查成本高,效能低,難以作為普篩技術手段普及。

    手機智能篩診開創全球先河

    因此,革新嬰幼兒眼病檢測及視功能損傷評估手段,開發便捷、有效的視功能損傷普篩技術十分關鍵。

    林浩添教授研發團隊通過長期臨床實踐,發現了一批與嬰幼兒視功能損傷高度相關的異常注視行為模式,並耗時8年,聯合移動醫療及人工智能技術,完成了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普篩系統「理論突破—技術研發—落地轉化—臨床驗證」的研發全生命周期。

    該系統創新性地將智能手機轉化為嬰幼兒注視行為誘導及數據採集平台,通過播放一段3分鐘的動畫視頻吸引嬰幼兒保持注視,可以實現對嬰幼兒注視習慣和行為模式的實時捕捉。

    據介紹,研發團隊前瞻性採集來自3652名嬰幼兒的超過2500萬幀注視行為大數據,依託天河二號超算中心部署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後台將對採集的高通量視頻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早期預警異常注視行為,篩檢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

    該手機篩查技術的研發創新嬰幼兒視功能損傷移動智能篩診模式,將極大降低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早期篩診的難度及成本。

2.jpg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介紹相關技術成果

    可篩查16種嬰幼兒常見眼疾

    林浩添教授團隊聯合全球多家醫療及研發機構進行醫工交叉協同攻關,以智能手機為應用終端,研發全球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

    這款手機智能篩查系統有多強大功效?研究團隊基於視頻大數據,深度挖掘了不同眼病引起的嬰幼兒視功能損傷的異常注視行為模態,並依託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突破性地實現了對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瞼下垂、先天性青光眼、斜視、視網膜母細胞瘤等超16種嬰幼兒常見致盲眼病引起視功能損傷的早期檢測,平均篩查準確率超85%。

    據了解,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4家醫療機構參與的多中心外部驗證中的篩查準確率超80%。同時,研究團隊招募了120個家庭參與居家篩查,便捷的系統操作流程使得99%的家長都能順利完成篩查試驗,篩查準確率達85.9%。

    目前,該研究團隊與粵省事等公眾平台進行對接和部署,為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及相關眼病的大規模篩查提供可行方案,助力多種嬰幼兒視功能損傷相關眼病的早期篩診,有望降低兒保、社區、居家篩查等多場景中嬰幼兒眼病篩診的難度。(記者 黃裕勇)

    頂圖: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團隊與參與新聞發布會的嘉賓合影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