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恩施土家女兒城開展的「民族服飾變裝秀」視頻大賽,讓前來旅遊的各族同胞過足了「么妹兒」癮,颳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風」。
近年來,恩施土家女兒城不斷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條特色化、本土化民族團結進步新路子。
夜幕降臨,恩施土家女兒城畢茲卡大街中央,身着土家族、苗族服飾的阿哥阿妹,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族同胞手牽着手,踏着《土家擺手舞會》的音樂節拍,圍着鹽水女神像歡快起舞。「插秧」「狩獵」等粗獷的舞蹈動作,酣暢淋漓,遊客深深體會到恩施土家族群眾農耕生活中的智慧與藝術。
近年來,恩施土家女兒城不斷探索,將撒葉兒嗬、利川燈歌、恩施儺戲等非遺文化「搬」進景區,增強遊客的體驗感與參與度,搭建起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體驗民族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以民族文化突顯特色旅遊,以特色旅遊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年來,恩施土家女兒城景區致力於傳承展示民族文化。將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入景區建築及景區環境。
恩施土家女兒城被命名為湖北省非遺特色街區,其非遺基地傳承展演項目共有28項,其中有恩施儺戲、咸豐南劇、土家撒葉兒嗬、土家打溜子、土家擺手舞、江河號子、利川燈歌、制漆技藝、恩施揚琴等9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有恩施土家女兒會、十姊妹歌、吹打樂、穿句子山歌、五句子山歌、滾龍連廂、恩施耍耍、鶴峰柳子戲、巴東堂戲、建始喜花鼓、滿堂音、石工號子、竹編技藝、土家族織錦「西蘭卡普」等14項省級非遺項目,有薅草鑼鼓、恩施花鑼鼓、高腔山歌、恩施儺面具製作工藝、木胎漆器髹飾技藝等5項州級非遺項目。
恩施土家女兒城聘請23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藝人,並發展了一支學員隊伍。他們每天以場景行進方式,為遊客表演各類恩施州非遺項目,深度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遊客,成為展示恩施本土民族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300多家不同風格的精品店鋪、1200間土家民俗風情客棧房間、近80家特色餐館、30多家地方特色小吃店、50多家時尚潮流品牌店、50多家民族服裝體驗店……如今,旅遊業態豐富、民族風情濃郁的恩施土家女兒城,年接待遊客約490萬人次。
截至7月底,恩施土家女兒城今年已接待遊客245.5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2億元。經濟效益豐收,社會效益逐步顯現。近年來,恩施土家女兒城以大、中、小學生為對象,分別開展了非遺文化傳承培訓、少兒土(家)苗服飾展演、壩漆加工制扇體驗、陶藝製作等研學活動,採取拜名師學藝、聘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帶徒、請老師講學等方式,提高演員專業技能,對弘揚和傳承土家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同時,恩施土家女兒城與湖北民族大學、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合作,廣泛動員少數民族待業青年等創新創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在園區建成大學生服務站,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了巴人堂、恩施市夢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北霸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施南茶局等多個大學生、返鄉青年創業項目典型,助力數百名大學生成功創業,服務大學生近萬人次。
此外,恩施土家女兒城還搭建展銷平台,打造女兒城硒博匯農特產品展銷中心,通過入駐企業,展銷恩施農產品,銷售額每天超過2萬元,通過展銷中心的訂單每年約1.78億元。脫貧攻堅期間,先後舉辦多場杭恩東西部扶貧協作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鄉賢能人、手工技能、殘疾人電商等創新創業培訓,扶持貧困群體就業創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5722人。
今年7月,恩施土家女兒城被評為「恩施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如今的恩施土家女兒城,不僅是武陵地區重要的旅遊集散地,更是州內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增強了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恩施州越開越艷。(陳子欣 譚桂林 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