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中华大地

凝心聚「綠」啟新程 贛鄱山水入畫來——江西省自然資源系統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綜述

2023-12-01
来源:香港商報網

    藍天碧水萬鳥齊翔,波濤翻滾江豚撒歡,鄱陽湖蓼子花美不勝收,廬山磅礴雲海宛若仙境……

    日前,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宋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認真履行「兩統一」職責,持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強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紮實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努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在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江西已探索形成南方丘陵山地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典型經驗;尋烏廢棄稀土礦綜合治理案例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廣;贛州市、撫河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成功入選國家示範項目。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江西老表最具幸福感的公共品牌。

    堅持生態優先 生態保護紅線科學劃定

    為築牢生態安全底線,切實維護「一江雙心,五河三屏」的生態安全格局,江西「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於2022年10月正式啟用,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等重要生態空間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目前,《江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復。下一步,江西將嚴格落實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管結合」,構建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考核機製,堅決維護底線管控的嚴肅性、權威性。

    同時,為做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江西印發了《江西省「十四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聚焦全省生態、農業、城鎮以及礦山主要生態問題,部署了南方丘陵區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重點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等5項重大工程18個子項目。力爭到2035年,全省森林、農田、河湖、濕地、草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全省廢棄礦山得到全面治理,綠色礦山體系基本建成;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基本實現,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生態基礎基本建成。

图1:上饶市铅山永平铜矿修复前.jpg

上饒市鉛山永平銅礦修復前

图2:上饶市铅山永平铜矿修复后.jpg

    上饒市鉛山永平銅礦修復後

    堅持修復優先 部署十四五重點修復任務

    為做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按照自然資源部統一部署,江西對全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進行了全面摸底核查,建立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數量、面積、位置分布、現狀地類的省、市、縣統一臺賬,並將全省待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任務下達到市縣,重點部署「十四五」期間9萬畝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任務,納入年度自然資源綜合考評指標,實行臺賬式銷號管理。此外,為鼓勵各地加快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江西實施省級資金獎補政策,已給予地方補助資金2.72億元。

    自去年6月起,江西開始推進新一輪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製定了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方案,分階段大力推動持證礦山排查整改、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鞏固提升2021年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成果,專項行動將持續到2025年年底。

    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的永平銅礦,曾是全國第二大露天銅礦,開采近30年來,環境汙染嚴重,生態植被自然恢復困難。為平衡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近年來永平銅礦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采用「原位基質改良+直接植被」的生態修復工藝,使2000余畝排土場破壞區披上了「綠衣」。

    堅持綜合施策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江西建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作機製,成立了江西省自然資源保護專業委員會,分管副省長擔任專委會第一主任,自然資源和林業部門主要領導擔任主任;建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作聯席會議製度,統籌推進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作;建立了礦山生態環境多部門聯合長效監管機製,明確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林業等部門的檢查要點,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強化部門合力,加強部門協作。

    目前,由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立項的贛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已完成省級整體驗收。試點項目共完成崩崗治理4700余座、低質低效林改造340余萬畝、土地整治與土壤改良5.5萬畝,廢棄礦山治理近120平方公裏,全市重點區域生態明顯改善,國考和省考斷面水質保持優良。

    贛州市尋烏縣的生態修復實踐是其中的一個生動縮影。全縣投入資金近10億元,以小流域為單元,一體化推進區域內廢棄稀土礦區「山水林田湖草路景村」等多要素整體修復、系統治理、全域發展,創新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遊」的「三同治」模式,成為全國廢棄礦山治理典範。

    堅持多渠道融資 為生態修復項目助力添瓦

    為解決資金難題,江西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對參與的投資主體給予用地指標、生態修復產品收益、自然資源產權或特許經營權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社會資本權益。

图3:上饶市广信区望仙谷.jpg

上饒市廣信區望仙谷

    上饒市廣信區望仙鄉曾是花崗巖礦區。當地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充分發揮峽谷山水資源與鄉村文化的優勢,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現在成為火爆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單日接待遊客最高突破45000人,帶動周邊旅遊和其他產業發展。

    為支持礦山生態修復、土地整治等生態修復項目,江西還加強與綠色金融平臺合作,省自然資源廳與國開行江西省分行、農發行江西省分行簽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框架協議。據不完全統計,各大金融機構已累計提供生態修復金融資金授信194.34億元,發放貸款109.65億元。

    新余市皇化煤礦區開采持續了60余年,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當地通過引入綠色金融資本,共投入8100萬元,恢復水土涵養能力,改善地貌景觀及礦區水質。在此基礎上,將礦區近300畝閑置土地建設為光伏發電站,截至2022年底,發電站已發電5512萬度,累計實現收益5756萬元,探索出一條「生態修復+新能源」的綠色轉型之路。

    堅持法治保障 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法律體系

    去年12月起,全國首部專門規範礦山生態修復與利用管理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江西省礦山生態修復與利用條例》施行。該條例是江西「小切口」立法解決生態修復問題的重要嘗試,將近年來的礦山生態修復管理經驗做法上升至法律層面,構建了企業主責、政府統籌、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監管體系;完善了礦山生態修復與利用過程管理;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嚴格了責任追究。

    此外,江西還先後製定了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支持政策《江西省關於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實施辦法》《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等,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明確社會主體參與領域、程序和支持政策,完善投入回報機製,釋放政策紅利。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將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年接著一年做,持之以恒推進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讓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落到每一座青山、每一條綠水、每一片藍天,為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黃淩媛)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