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發布會,介紹江蘇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十九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江蘇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王臘生表示,《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是江蘇省通過立法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填補了江蘇優化營商環境的立法空白。
11月27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發布會,介紹江蘇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十九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呂朋 攝)
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市場干預
《條例》分為總則、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法治保障、附則六章,共82條。記者注意到,《條例》總則中強調,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
王臘生介紹,《條例》中,關於市場環境,一是在上位法規定的基礎上,總結江蘇經驗,落實國家最新要求。二是聚焦市場主體關切,著力解決營商環境中的一些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如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規定了設立融資擔保代補代償專項資金等一系列金融支持措施,還對金融機構服務行為、提升服務質效、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資金扶持力度提出了明確要求。針對市場主體「註銷難」問題,明確要求有關部門優化辦理流程、降低註銷成本,並對簡易註銷制度作了具體規定。
政務服務方面,條例在《江蘇省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條例》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對與營商環境關係緊密的政府服務提出更為具體和更有針對性的要求。如,條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根據項目性質、投資規模等分類規範審批程序,精簡審批要件,簡化技術審查事項,實行與相關審批在線並聯辦理,實現一窗受理、網上辦理、規範透明、限時辦結。
推行在線監管 減少重複執法
關於監管執法。條例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將全部監管事項、設定依據、監管流程、監管結果等內容納入「互聯網+監管」系統,推行在線監管。針對市場主體反響強烈的多頭多層重複執法檢查問題,規定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行政執法聯動響應、協作機制和專業支撐機制,在相關領域實行綜合行政執法。「不能用大炮打小鳥。」王臘生表示,條例還明確,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制定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涉企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行政處罰的清單,並向社會公布。
增強外資企業扎根江蘇信心
記者注意到,在外商投資方面,《條例》中提出,鼓勵和促進外商投資,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提升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支持外資參與江蘇省全球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津表示,江蘇一直是利用外資大省,眾多外資企業長期以來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提升江蘇區域產業競爭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的確對目前形勢下做好穩外資特別是穩外資存量工作帶來了挑戰。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很多國家認識到了產業鏈安全的重要性,出現經濟全球化向經濟區域化轉變的趨勢。甚囂塵上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全球化思潮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蒙上厚重的陰影。經過改革開放40年,江蘇的資源要素稟賦發生變化,對一些特定行業一些簡單加工環節項目在江蘇發展不是很適應,這也是江蘇不斷提升外資利用質量的客觀要求。
「基於這幾個方面,有些個別項目作出遷出的決定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規律的。即使這樣,我也很負責地說,到目前為止江蘇還沒有發生一個外資產業鏈有大量外資企業遷出的現象。」孫津表示,這得益於江蘇省委省政府和江蘇省人大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也得益於江蘇各級地方政府傾力為企業服務的效果。
下一步,江蘇省商務廳將進一步加大對《條例》宣傳力度,讓眾多外資企業進一步增強投資江蘇、扎根江蘇的信心;進一步發揮外資專班作用,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不斷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加大總部企業培育引進和外資功能性機構落戶,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加持久的積極作用。
仍需進一步平衡南北差異
王臘生表示,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外貿大省,制定出台條例,有利於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獲取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數據等各類生產要素;有利於破解市場主體解決融資、破產重整、註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面的難題,推動國家和省各項紓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市場主體,提高其生存和發展能力;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拉動投資需求,促進創新創業投資,培育更多新增長點,為經濟恢復和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江蘇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呂小鵬介紹,在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營商環境評價和2019年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中,江蘇省均位居全列;2020年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中,蘇州、南京兩市的營商環境分別位列全國第三位和第四位,其中蘇州的政務環境和市場環境全國排名都是第一位。但呂小鵬同時表示,江蘇營商環境南北有一定差異,存在區域不平衡性,這是下一步政府要努力的方向。(記者 杜林 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