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設局」模仿「唱高散貨」
2.4萬網友「中伏 」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近年屢次發生WhatsApp或微信聊天群組「唱高散貨」騙局,證監會指出,年輕投資者更容易墮入騙局,敦促經驗較淺的初哥在作出投資決定時,不要相信聊天群組內流傳的股票貼士。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網上投資騙局涉及操縱股票市場,而墮入騙局的受害人可能會蒙受重大損失。投資者應保持警惕,作出投資決定時,不要依賴在聊天群組內或社交媒體平台上流傳的股票貼士。
●證監提醒投資初哥要小心
證監會昨日透露,於4月份展開宣傳教育活動,設局引誘網民體驗投資詐騙。會方在本港的網上論壇、流動投資應用程式、財經新聞網站等,上載多個網頁橫額,並標示常被用來誘使潛在受害者加入騙局相關聊天群組的用語。
該活動的目標對象,是年齡介乎18至65歲的本港成年人,兼且是對股票買賣和其他投資感興趣的網絡用戶。點擊這些橫額的瀏覽者,將被轉接至一個中文網頁,當中登載了證監會的提示。有關信息表示,但凡有人主動提出股票貼士和其他投資建議,往往是「唱高散貨」騙局的象。
●年輕人「中招」比例高
證監會透過不記名方式收集數據,在逾2.4萬名點擊誘騙橫額的瀏覽者。證監會發現,年紀相對較輕的投資者,更容易墮入這些「唱高散貨」騙局。依人數多少來排序,年齡組別分別為25至34歲(佔31%)、55至64歲(佔23%)、18至24歲(19%)、35至44歲(14%)和45至54歲(13%)。
證監會敦促經驗較淺的投資者在作出投資前,要小心考慮和核實他們在網上看到的資料,未來又會與香港警務處轄下的反詐騙協調中心緊密合作,提升公眾對「唱高散貨」騙局的認知。
另外,證監會旗下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網站,也會上載就如何識別投資騙局的警示象的實用指引,予公眾參考。
所謂「唱高散貨」騙局,是市場一種常見的操縱手法,即俗稱「搭棚」,主要是指騙徒通常先把股價人為地推高,同時利用臉書、WhatsApp及微信等社交媒體接觸受害人,藉「噓寒問暖」方式誘騙受害人信任並高價買入他們屬意的股票,然後騙徒趁高拋售相關股票圖利,導致股價下跌,使受害人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