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調控始終保持高度密集態勢。在此背景下,政策對二手房和學區房的調控成為一大亮點。專家認為,學區房雖然只是房地產市場上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房地產泡沫最為集中的領域,對整個房地產市場具有風向標意義。今年對房地產的密集調控,既是對「房住不炒」這一理念的堅決貫徹,也是對近年來調控漏洞的查漏補缺,房地產長效機制因此越來越趨於完善,房地產泡沫將有望被逐漸擠出。預計未來高壓調控態勢不會改變,並會更精準瞄準房地產市場的新問題,炒房空間將越來越小。
學區房市場明顯降溫
家住深圳百花片區的李先生最近有點失落,因為他手裏的一套王牌學區房自8月以來明顯降價了。
百花片區是深圳最優質的教育片區,聚集著深圳最好的小學和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實驗中學。雖然片區裏的很多住宅都是「老破小」,但卻一直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不僅房價貴得離譜,租金也是居高不下。但為了孩子讀書,很多家長寧願犧牲生活質量,也要拚了命地去買房,實在買不起的就提前簽訂租房合約。
然而,這種狀況最近明顯有了變化。7月30日,《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建設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網站公開徵求意見,針對入學政策明確提出:推行大學區招生和辦學管理模式,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以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輿論對此解讀為:深圳甩出「王炸」,學區房遭遇致命打擊。
也就是說,如果該條例實施,未來只要住房在大學區內,家長便可不受地限制申請大學區內的任意一所或多所學校。此外,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如果實施,老師將可能不會固定在一所學校進行教學了。這意味着所謂「名校」中的「名師」,可能會被隨機分配到別的學校,學區房教育資源的優勢被大幅削弱。
李先生的失落正源於此。他所在國城花園的一套44平方米的房子,今年年初成交價高達1420萬元,每平方米單價超過30萬,簡直高出了天際!但最近即便掛牌1000萬元也無人問津,跌幅近1/3。
記者在京東拍賣上看到,8月6日,深圳福田區港中旅花園26棟一套116.94平米的學區房,其賣點就是帶荔園外國語小學和深圳高級中學學位,起拍價1969萬元,較以往市價相差500萬元以上,但直到拍賣結束也無人出價。
引導購房者理性購房
事實上,對於學區房的調控,深圳並非特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西安、廈門、杭州、成都、大連、南京、合肥等城市都曾出台遏制學區房炒作的相關措施,令學區房市場降溫明顯。以北京為例,北京西城區的學區房一直都是全國學區房的標桿,資源最集中,名校最多。自去年7月份開始,北京就開始了多校劃片,簡單地說就是幾個學校組成一個片區,區域內的家庭隨機電腦分配就讀哪個學校。這一舉措讓以往的頭部學區房價格應聲而降。
自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門聯合發文重拳出擊整頓房地產市場以來,多個熱點城市政策齊發,樓市調控的高壓態勢再度升級。各地高頻率的調控次數與中央高頻率的發聲,使得今年的房地產調控顯得有所不同。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調控基調依然是積極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方面的工作,並且會更加精準瞄準房地產市場的新問題。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學區房雖然只是房地產市場上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房地產泡沫最為集中的領域,而且常常是引領房價大漲的「龍頭」,對整個房地產市場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學區房的政策林林總總,但嚴躍進表示,在所有對學區房進行調控的城市中,深圳的做法最具創新性。「大學區制」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學區學位的概念,能有效防範特定區域炒作學區房的現象。類似概念也體現了學區資源均衡發展的導向。通過大學區制,能夠降低學區房的熱度,同時也引導購房者理性購房,通過理解教育均衡發展政策來選房和安排子女入學。
房地產調控愈發精準
今年年初,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2020年全國百城房價報告》稱,2020年,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601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8%,其中原因是2020年信貸環境總體趨於寬鬆,一些炒房資金加快進入樓市。尤其是疫情下房地產「避風港」屬性更為明顯,各類資金更會加快進入,進而容易使得房價上漲過快。這說明穩房價依然面臨各類壓力,其走勢已經背離了基本面。
當時便有專家提出2020年房價漲幅超過預期,2021年將會加大調控力度,特別是嚴管各類違規資金或炒房資金,而2021年房地產調控的態勢確如預期。據中原地產統計,1-7月,房地產調控已合計高達352次,平均每月超過50次。特別是7月單月,調控政策多達66次,平均每月超過兩次,刷新年內最高紀錄。7月29日,國家住建部約談銀川、徐州、金華、泉州、惠州5個城市,針對這些城市內部上半年出現的新房、二手房市場價格上漲過快以及土拍熱度較高等現象重點關注,重申「房住不炒」主基調,要求遏制房市過熱,並將其納入房地產市場監測重點城市名單。到8月,各地房地產調控繼續密集展開,首周調控即超過十五次,此後仍然保持着高壓態勢。
嚴躍進表示,從今年1-7月房價的表現來看,去年業界的預計是非常正確的。對二手房和學區房的調控表明,國家對於房地產泡沫最嚴重的領域開始「動真格」了。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房地產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政府對於房地產只能是進行揚湯止沸式的調控,房價冒頭時打壓一下,但總的環境仍然很寬鬆,對於信貸的限制基本沒有,土地價格也沒有得到控制,造成一種「越調越漲」的表象。到2016年,情況得到改觀。當時房地產在經濟中的佔比有所下降,再加上國家確定了要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於是對房地產的調控不再束手束腳,提出了「房住不炒」原則。經過幾年的摸索,政府對調控房地產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了一套系統的、連續的路徑和精準的手段。比如金融端的調控,嚴厲禁止貸款違規進入房地產;又比如中央對於地方問責、約談的常態化,以及二手房參考價政策和對學區房的調控。這些都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擠出泡沫起到了較好作用。再加上對土地價格的控制,集中供地、三條紅線等,進一步降低了房價上漲的空間。房地產調控的漏洞越來越少,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已越來越趨於完善。
炒房土壤逐步被鏟除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的房地產調控有兩條清晰的邏輯線:在調控手段上,藉助限購、限貸等措施對需求端進行抑制的同時,加大了土地、金融等供給側的改革;在調控範圍上,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領域,逐漸延伸到二手房、租賃、城市更新,乃至物業管理等各個鏈條。過去多年來,中國主要依靠市場化手段解決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如今則轉變為解決結構性供需矛盾,並化解以往過度市場化積累的風險,這也蘊含了行業定位的調整,以及整體調控目標的改變。
在密集高壓的調控之下,不少城市的樓市已經降溫。數據顯示,2021年6月,上海全市二手房成交套數2.66萬套,較2021年1月的成交高點下降了39%;7月,杭州二手房成交6314套,與4月的10029套、5月的9013套、6月的7539套相比降速明顯。而深圳6月二手房網簽僅3216套,同比下滑幅度達到76.2%。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應該進入了調整周期。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6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7月,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上海環比均上漲0.7%,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6和0.3個百分點;廣州上漲0.6%,漲幅與上月相同;深圳下降0.4%。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4%和0.2%,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1和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轉為下降0.1%。
宋丁認為,在高壓調控下,一二線城市的上漲空間基本上是沒有了,雖不排除有些城市出現略微上漲,但更多城市的房價將保持與現在持平或略微下跌。炒房的土壤基本上不存在了。(記者 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