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批覆同意粵港澳聯合承辦2025年第15屆全運會,這是香港、澳門回歸以來首次共同舉辦全國性的綜合體育賽事。多位專家受訪表示,憑藉體育賽事舉辦,可推動粵港澳三地要素流動和規則銜接。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深圳舉辦過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廣州曾辦過亞運會,香港承擔過奧運會的一些項目,澳門舉辦過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粵港澳大灣區4座中心城市體育基礎設施條件好、辦賽有經驗。
「推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是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郭萬達續指,體育產業輻射教育、旅遊、文化等一系列產業。通過賽事的影響力,其他產業也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三地聯合承辦一屆賽事是把粵港澳當成一個整體,也是對三地基礎設施聯通能力的檢驗。
國務院函復中要求,堅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嚴格預算管理,節約辦賽成本,嚴格控制規模和規格,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首次辦賽,期待高、挑戰大,在郭院長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
一是交通承載能力。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嘉鴻集團董事長葉建明對此表示,目前灣區內高鐵、城際鐵路、高速路建設已大致成規模,「一小時城市圈」、甚至「半小時生活圈」有助於辦出一屆別具特色的運動會。現在距離2025年還有4年,相信交通建設會更上層樓。
二是提升通關效率。郭萬達建議,屆時可建立綠色通道以因應通關需要。葉建明也說,通關便捷不僅是賽事需要,更是發展需求。從「兩地兩檢」到「一地兩檢」、再到「兩地一檢」,大灣區內通關機制正逐步完善,制度創新一直在推進。
第三是規則銜接。郭萬達說,舉辦一屆大規模體育賽事需要三地加強協調,涉及賽事、醫療、衛生、檢疫、司法等。可以用體育賽事這一切口去推動三地要素流動和規則銜接,這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葉建明說,今年東京奧運會,香港奧運健兒創出前所未有的佳績,體現出香港與內地運動員切磋頻繁所帶來的新氣象、新成果。隨着籌備第15屆全運會,三地體育界交流會更多。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時事評論員朱家健表示,預計在全運會後,三地仍可共享經濟效應,創造商機,提升大灣區形象,加速三地融通、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