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新聞網31日消息,8月27日,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野生動物保護專業技術人員為「在院」的8頭海龜統一植入晶片。至此,深圳所救助的海龜有了「電子身份證」,便於後期跟蹤保護。
首個植入晶片的「龜堅強」是珊瑚保育中心「院齡」最短的一頭,7月30日中午這頭綠海龜被深汕合作區華潤電力(小漠)公司員工發現在海灘上擱淺。當日下午,珊瑚保育中心便派出專業技術人員趕赴小漠灣開展救助行動,現場檢查發現,這頭綠海龜脫肛感染、背甲從頸部至尾部出現斷裂,背甲中央已傷至骨頭,血肉模糊。隨後將這頭綠海龜轉回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的珊瑚保育中心「住院」。
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治療,目前「龜堅強」背甲中央的傷口已基本長上,但由於尾部傷勢過於嚴重,仍不能自如地在水裏游泳,但它胃口不錯,每天可吃四五條魚和半斤白菜。因此,「龜堅強」不僅擁有單獨的養殖池「病房」,池中的水位也比其他養殖池明顯低很多,便於它半爬半游地活動。
負責照顧海龜們日常生活起居的富哥告訴記者,每3天就要為「龜堅強」用安多福徹底消毒傷口,並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發生。
「龜堅強」跟富哥關係很好,只要他站在池邊,它就會從池的另一頭蹣跚而至。富哥扔給它兩條小魚,讓它先吃個半飽,再把它抱上池邊。一位專業技術人員手持注射器,將晶片注射進海龜的右前肢,然後再為它注射口消毒;另一位專業技術人員手持掃描器,對準海龜右前肢一掃,屏幕上便顯示出晶片對應的號碼。
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表示,已着手為每頭海龜建立檔案,並將形成機制。檔案內將錄入包括海龜的重量、長度、龜甲曲線長、曲線寬,在哪裏被救助的,以及救助過程的情況,成為海龜的「病曆本」。「以後相關檔案還可以聯網,如果這頭海龜放歸海洋後再被其他救助人員發現,只需要一掃便能知道它的基本情況。」
據介紹,晶片直徑2.1毫米,長12毫米,不會影響海龜的活動和身體健康。為海龜植入晶片是一種通用做法,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年前便開始為救助及放歸海龜植入晶片。2021年,海南省三沙市舉行「保護海龜,守護海洋我們共同行動」為主題的第二批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涉案海龜放流活動,160隻被放歸大海的海龜也全部植入晶片。
隨後,其餘7頭海龜陸續植入晶片。目前,「在院」8頭海龜中既有綠海龜,也有紅海龜、玳瑁,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頂圖:動物保護技術人員為海龜統一植入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