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金融瞭望】北交所成立對港交所的啟示

【金融瞭望】北交所成立對港交所的啟示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1-09-07 00:14:58 來源:香港商報

 2021年9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布,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是深化內地新三板改革的重要成果,北交所將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主,以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為重點。從此,內地將形成北京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三足鼎立的態勢。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內地就有多個城市先後傳出要設立證券交易所的消息,北京、天津、重慶、成都等城市都有成立證券交易所的必要性並且都具備一定條件。如今,北京證券交易所橫空出世,可謂眾望所歸。而且,隨着中國內地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在成都或重慶設立中國第四家證券交易所也不值得奇怪。從內地經濟發展格局來看,目前,內地已經形成了四大經濟發展引擎,南方主要是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圈,北方主要是京津冀經濟圈,西部是成渝經濟圈。為適應中國經濟全方位發展新格局,目前,除了成渝經濟圈外,其他三個主要經濟引擎地區都設立了證券交易所,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中國西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西部地區設立證券交易所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

 發揮自身國際化優勢

 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的消息在香港金融業界引起不小的震動。不少業界人士擔心,由於香港股票市場主要依賴內地企業來港開展IPO,因此北交所的成立有可能會影響到香港IPO市場,從而也會影響到內地投資者乃至國際投資者對港股的投資興趣。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內地市場越來越大,創新型企業越來越多,對資本市場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殷切。可以說,內地龐大的市場空間完全容得下三個甚至四個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不是要搶其他證券交易所的蛋糕,而是要把大家共同的蛋糕做得更大。

 當然,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也給香港帶來新的啟示。事實表明,隨着內地經濟的快速崛起,內地金融業呈現飛速發展態勢,不僅上海和深圳兩地的證券交易所規模早已超越香港,而且內地交易所的國際化大門也日漸開啟。在這種大背景下,港交所(388)必須與時俱進,發揮自身國際化的優勢,加快改革步伐,在服務內地企業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爭取到更多更大的市場空間,從而不斷分享到國家改革開放與大發展的成果,為港交所的進一步發展尋求到新的增長點。

 摒棄零和思維

 坦率地說,前些年,港交所在革故鼎新方面做得不夠好,由於固守已有的上市規則和制度,港交所錯過了很多市場機會。港交所一度被香港業界指責為「不思進取」、「吃老本」,港交所被香港金融業界所詬病,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如果港交所仍然頑固不化,墨守成規,那麼,將無法順應全球交易所規則大調整、大變化的大趨勢,從而有可能被國際金融潮流所拋棄。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來,港交所汲取了教訓,積極作為,在諸多方面作出了調整,從而重新贏得了市場。

 必須指出的是,港交所雖然號稱亞太國際金融中心,市場准入沒有任何限制,與全球金融市場無縫對接,但是,港交所的IPO業務主要背靠內地,而全球投資者之所以投資港股市場,主要也是因為看重港股市場的中國因素特徵,因為國際投資者能夠通過投資港股分享到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成果,這正是港交所最大的優勢所在,也是港股最大的魅力所在,這就要求港交所必須北望神州,加強對內地企業的服務,爭取更多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只有如此,也才能夠不斷增強港交所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此外,港交所還必須摒棄零和思維,不斷擴大與內地各大證券交易所的合作,在與內地證券交易所合作過程中實現雙贏和多贏。2014年以來,港交所與深交所、滬交所展開了一定層面的合作,啟動了「滬港通」、「深港通」等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在吸引內地資金北水南調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顯而易見,港交所與內地各大交易所的合作潛力仍然巨大,不僅現有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新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也將為港交所與北交所的合作提供新的契機。(顏安生)

責任編輯:朱劍明 【金融瞭望】北交所成立對港交所的啟示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