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穩定之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7日)宣布,本月15日起推出「來港易」計劃,即容許內地及澳門的非香港居民免檢疫來港,深圳灣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口岸每日各設1000個名額;另外,由8日起全面恢復「回港易」計劃,由內地全境及澳門來港的香港居民回港後可豁免檢疫,惟目前內地有數個被列為中高風險的地區暫不適用。
「來港易」日配額2000人
當天,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在過去一星期,本港沒有出現任何本地確診個案,本地個案已清零21天,嚴格外防輸入策略將繼續採取。由8月1日到9月5日,從高風險地區回港人士中有116宗確診,均為抵達香港後在機場或者在特定檢疫酒店發現感染,反映外圍狀況非常嚴峻,必然會有輸入個案出現,但這亦顯示香港的嚴格防疫措施可以成功阻斷感染個案進入社區。在116宗輸入個案中,68宗已經接種疫苗,前述時間段中抵港人士超過3.4萬人,其中約2.78萬人接種疫苗,以比例計算,每1000人中已經打針人士2.8人確診,而未打針人士中則6.1人確診,故打針還是可以保護到自己。
她續指,嚴格的外防輸入是為早日和內地通關創造條件,和內地免檢疫往來是大眾市民和商界普遍願望。她宣布,特區政府早前就曾計劃推出「來港易」,但鑒於疫情的變化而暫緩,該計劃將於9月15日正式推出,將容許內地和澳門的非香港居民免強制檢疫來港,深圳灣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口岸每日將各有1000人的配額;有關人士入境香港時須持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港後要接受定期病毒檢測。
「回港易」8日起全面恢復
林鄭表示,鑒於內地疫情穩定,「回港易」計劃亦於8日零時起全面恢復,適用於內地全境及澳門,但疫情中高風險的地區暫時除外。通過「回港易」計劃回港的人士,亦須持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接受定期病毒檢測,特區政府會不斷根據內地疫情的更新,調整有關安排。她強調,自「回港易」於2020年11月推出起,通過該計劃回港的20多萬人中,沒有一人確診新冠肺炎,相信香港市民可以放心。
另據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消息,截至目前,全國高風險地區已清零,中風險地區則下降至3個。
林鄭續提到,供抵港外傭檢疫期間入住的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一及第二期共有約800個單位,目標於本月20日開放使用,開放前一周可開始預約,每天住宿費用近500元。
香港總商會(總商會)歡迎政府將於9月15日起推出「來港易」計劃,容許內地及澳門的非香港居民豁免檢疫來港。總商會主席王冬勝表示,欣見香港邁出重要的一步,並期望每日2000人的名額可於短期內增加。「我們亦希望計劃能夠做到雙向互惠,讓香港居民及內地遊客可以免檢疫往返內地城市。」
「香港和內地的新冠病毒疫情已趨緩和,故我們認為容許商務、觀光及探親旅客跨境往來是合理的一步。」隨着本港和全球疫苗接種率持續上升,總商會認為現在是時候開始計劃進一步重啟邊境,令商業活動回復正常。
各界指為恢復通關重要一步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對恢復「回港易」及推出「來港易」表示歡迎,認為有關措施可方便粵港澳三地居民公幹﹑探親及旅遊等,並為日後恢復兩地通關踏出重要一步。他促請政府盡快推出健康碼,讓市民熟習使用,為日後粵港澳三地全面恢復往來做好準備。他認為,香港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人流物流自由往來極為重要,建議在商務及恩恤層面設立「大灣區通道」,允許已接種兩劑疫苗及完成檢測的兩地經貿人士及有恩恤需要居民,能在區內免隔離往來,令兩地商務往來、探親看病以至旅遊皆可以逐步恢復,從而帶動經濟活動。
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來港易」對本港旅遊業的實際幫助非常有限,因兩地未完全通關,即使來港免檢疫,但內地居民回到當地後仍須進行14日強制隔離,影響來港旅遊意欲。他又指,相信有關安排主要便利商務客簽約或處理一些急務,又或是需出席飲宴或喪禮等人士。
「『來港易』的推出意義非凡,這可作為恢復通關的重要一步。」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時事評論員陳偉強接受中通社採訪時並不悲觀。他分析指,設立配額相信是先試行,若沒出現問題,配額會逐步擴大,最後取消配額,通關的過程將會循序漸進。在香港推出來港易之後,他相信下一步就是推出往內地免檢疫隔離的措施。「這意味着,距離恢復通關只差最後一步。」(記者周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