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指生物科學學院博士鄭超固領導團隊發現細菌能分泌卷曲澱粉樣蛋白形成澱粉樣纖維,而這些纖維可以進入神經元並推動神經元內的蛋白不適當地聚集,從而引致神經元退化。
港大表示研究提供直接證據指出抑制細菌分泌卷曲澱粉樣蛋白可能是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方法,而研究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中發表。
港大其後提到鄭超固研究團隊對大腸桿菌中所有基因進行遺傳篩選,並利用「秀麗隱桿線蟲」作柏金遜症動物模型,團隊在通過篩選細菌基因組後發現38個能促進神經退化的細菌基因,其中兩個卷曲澱粉樣蛋白基因編碼可形成澱粉樣纖維並被細菌分泌到胞外。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卷曲澱粉樣蛋白能進入神經細胞,促使其他澱粉樣蛋白聚集,比如人源的α-synuclein蛋白不適當地聚集而導致神經元退化;而卷曲澱粉樣蛋白引發蛋白聚集而導致毒性反應和線粒體功能障礙,最終導致神經元死亡,故如果能在遺傳基因上剔除卷曲基因或者通過藥物抑制卷曲蛋白形成,可以顯著抑制柏金遜症狀並提高神經元功能。
研究人員更發現卷曲澱粉樣蛋白在認知障礙症、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和亨廷頓舞蹈症的動物模型中促使神經元退化,反映由細菌產生的卷曲澱粉樣蛋白可能對一系列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破壞性影響;因此如果以腸道菌群中的卷曲澱粉樣蛋白作為靶點,可能對預防蛋白聚集引起之神經退化性疾病有治療作用。
研究第一作者汪辰吟還提到研究團隊發現綠茶提取物中的兒茶素可在細菌中完全抑制卷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對神經元退化有很強抑制效果、說明飲用綠茶可能對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鄭超固指研究為理解腸道菌群來源的分子如何影響動物和人體神經健康建立一個新範式,而這些對「細菌—宿主相互作用」研究將有助發現更多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靶點。
細菌來源的卷曲澱粉樣蛋⽩促進神經元中 a-synuclein 的聚集,導致線粒體應激和功能下降以及神經元退化
⾹港⼤學⽣物科學學院博士鄭超固和論⽂第⼀作者汪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