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9月15日召開「兩區」建設一周年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暉介紹「兩區」科技創新領域建設成效情況時透露,科技部已批准在北京市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准」政策試點,試點工作即將正式啟動,預計實施後將有上千家企業受惠。
去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服貿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宣布,「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貿試驗區」。劉暉表示,一年來,科技創新協調工作組始終堅持高標準落實「兩區」建設任務,充分利用「兩區」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疊加紅利,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抓手,制定發布稅收優惠、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管理舉措等一些列政策、方案、措施共計20餘項,引進科技領軍人才200餘人,吸引國際商標協會、國際孵化機構PNP、中關村-巴黎大區產業創新中心、智利在華科技創新中心等國際知名機構在京落地,在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集聚培養國際頂尖科技人才與科技企業、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新機制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堅持改革導向,率先開展創新突破
劉暉具體介紹,一是率先開展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北京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關於轉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特定區域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試點政策的通知》,試點將技術轉讓所得免徵額由5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截至目前,已經有30戶次中關村企業享受了中關村技術轉讓試點優惠政策,減免稅額1.6億元。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准」政策試點獲批。科技部已批准在我市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准」政策試點,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制訂了實施方案,對在京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關鍵材料等領域生產研發類規模以上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時,滿足從業一年以上且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50%條件的,實行「報備即批准」。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已開通「報備即批准」試點申報系統,試點工作即將正式啟動,預計實施後將有上千家企業受惠。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已向海淀區、昌平區、懷柔區、朝陽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具備條件的區下放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家評審權限,並指導各區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的管理與監督。
三是科技成果轉化權屬改革取得成效。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積極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開展「先賦權後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模式。本市9家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入選科技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數量居全國首位。截至目前,3家市屬試點單位已開展成果賦權工作,完成14項成果賦權並轉化。
堅持問題導向,着力滿足創新需求
劉暉介紹,一是推動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市高級法院印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指引》,統一北京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裁判標準,細化訴訟證據規則,對知識產權案件當事人進行必要的舉證指引,解決知識產權訴訟舉證難題。市三級法院在多起具體案件中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規則,加大對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懲治力度,着力破解知識產權案件「賠償低」問題。例如炎黃盈動公司訴亞馬遜通公司等侵害商標權案,適用懲罰性賠償,判決賠償經濟損失7646萬元。
二是積極推進建築工程領域權限下放。市住建委出台《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21年「兩區」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對「兩區」內建築工程施工許可、安全生產許可等審批權限及其後續監管職責已下放至屬地住建部門,對外商投資設立的施工、監理、檢測、造價諮詢企業資質的下放工作已制定細化方案,將下放至自貿試驗區。
三是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制訂了《關於存量國有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的指導意見》,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四是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出台《關於建立實施中關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本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的若干措施》,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支持力度,建立多方參與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分擔機制。
堅持目標導向,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一是支持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發展。劉暉表示,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出台《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管理辦法》,組織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北京市現有各類孵化機構超過500家,市級以上認定(備案)孵化機構391家,運營場地面積500萬平米以上,服務創業企業7萬餘家,帶動就業人數達32.5萬人。
二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印發《北京市科技成果信息系統管理和使用辦法》,支持匯集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信息,共匯交成果超1400餘項,發布需求信息近200項,發布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240餘條。
三是聚集國際創業投資機構。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會同朝陽區政府建設中關村國際創投項目集聚區,截至目前,在集聚區內登記註冊投資機構、創投項目及服務機構等已達到80餘家,高瓴、紅杉、海爾、創業邦分別建成高成長中心,集聚區入駐企業的知識產權擁有總量超600件,獲得融資超過20億元。
四是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組建成立電力大數據協同創新聯盟、中關村智慧能源產業聯盟等5家實體化運作社會組織,持續在能源互聯網建設、電力大數據創新等方面發揮作用。
堅持服務導向,招賢納士開放合作
一是加大人才服務力度。出台《關於開展在華外籍人才個人外匯業務便利化試點的指導意見》,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作為首家試點銀行,為某企業外籍員工辦理首筆業務,業務辦理時間由四十分鐘縮短到十五分鐘;出台《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急需緊缺」外國人才認定辦法》。
二是持續引進培養科技人才。2020年選拔培養「科技新星」人才149名。組織實施2020年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80人入選中關村高聚工程,推動高端領軍人才在中關村示範區創新創業。截至目前,北生所、量子院、腦科學中心等8家新型研發機構共有全職科研人員1088人,其中海外引進人才共131人(包括戰略科學家6人、PI 74人、骨幹23人,其他人員28人)。
三是推動外籍科學家領銜科技項目。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英國籍科研人員、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日本籍科研人員,領銜承擔我委在研課題;德國籍科學家承擔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創新研究的相關課題。四是促進創新要素雙向流動。在京建立「北京劍橋創新中心」、戴姆勒1886創新平台、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北京中心等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建設英國劍橋、芬蘭赫爾辛基、美國矽谷等海外創新中心。
五是高標準舉辦2020中關村論壇。論壇邀請到200多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發表演講,包括格雷戈里·溫特等諾獎級科學家11位,鍾南山、陳薇等院士級專家學者70餘人。首次設立技術交易板塊,舉辦19場重點國別技術交易活動,7000多項國內外優秀技術成果參與交易,首發260多個國內外產品。科博會與中關村論壇首度融合,12個國際組織、11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代表以及全國25個省區市代表團參展參會,舉辦10場項目推介交易活動,吸引國內外2200多位客商到會交易,促成項目簽約42個,總金額178.48億元
展望未來,劉暉表示,將用好開放「金鑰匙」,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積極謀劃創新開放新舉措,圍繞科技創新全產業鏈開放,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全產業鏈開放,促進國際創新資源流動,使各類創新主體能夠更加注重原始創新,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培育一流的國際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同世界共享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成果。(記者 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