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熱門話題】從科創大賽反思科研政策

【熱門話題】從科創大賽反思科研政策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1-09-16 00:27:09 來源:香港商報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何子煜

 早前,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主辦的「第23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完滿落幕,合共頒發了179個獎項,包括26個一等獎及24個特別獎。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透過賽事發掘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科研水平超卓的學生,再次呈現了香港驕人的科研人才儲備,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堅實基礎。為推動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政府須持續優化科研人才的培育體制,並加強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政策配套,才能真正發掘出香港龐大的創新科技潛能。

 制訂獨特培訓系統

 頒獎禮其中一名學生分享代表孫浩翔同學表示,他自小醉心於STEM,並矢志以創新科技改善人們生活,終於憑藉「磁控多段可降解流動機械人」的發明,勇奪第72屆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機械人學及智能機器項目二等獎、系統工程國際委員會專項獎二等獎。回顧孫同學的成功之路,他參與了「香港資優師徒計劃」,先後成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和香港科技園技術主管霍露明博士的徒弟,讓他「能夠在感興趣的範疇上獲得寶貴的見解及知識」,因而獲得了超出一般學生的能力和視野,成就他在創新科技上的碩果。從孫同學的經驗可見,對於這些具備特殊天賦的學生,社會必須給予獨特的發展機會,才能夠讓他們有更大的空間,在專屬領域上茁壯成長。筆者建議,政府應引進外國的多元智能檢測系統(Multi Intelligence Testing),以系統性地及早識別資優兒童在邏輯數學智能、肢體動覺智能等八項認知能力上的特殊優勢。經識別後,政府可按照其所屬的認知能力優勢,透過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展開針對性的培養工作,以確保資優兒童的發展獲充足的支援。政府應容許學苑擴大學員資格,從10至18歲延伸到從6歲開始,並在新財政年度起,提供一筆額外的恆常預算,以支持學苑深化工作。

 長遠而言,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的「直通車計劃」,由大專院校在特定認知能力或學科,例如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科技等提供專門的培訓課程,甚至設立專門附屬高中,讓高中生在更早階段就可獲得發展其優勢領域的機會。當資優生修讀並完成課程後,就可豁免參加公開考試,直接入讀該校特定學科,以此建立一套有別於主流教育、能針對性發掘和拓展資優生才能的專門培養制度。

 促進科研成果在港投產

 在頒獎禮的展覽部分,筆者亦大開眼界,欣賞了許多應該廣泛應用的創新發明品。在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賽事中獲得最高殊榮「科智公益大獎」的蔡培琳同學,以氯化鈣的金屬鹽混合成「超級膠水」,並配以碳纖維布,能夠固定受傷木枝、殺滅真菌及黏合樹木傷口;而勇奪小學發明獎一等獎的趙柏滔、周泳希、胡詩雅同學,發明了「UV殺菌鞋」。他們在鞋底的坑紋中放置了UV燈條,當使用者每踏一步,就可以觸發鞋墊下的壓力發電器,從而生產電力,啟動UV燈以消毒鞋底及地板。

 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科研實力都如此令人驚訝,我們可以想像,香港科研人才蘊含之多、素質之高,勢必更令人驚喜。可惜的是,無論是創新科技相關的比賽中,還是已自主創業的企業當中,雖然香港都能夠發掘很多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發明,但這些發明是否能直接投入市場、造福香港則成疑,更可能是礙於資源問題被迫轉售外地生產,正如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快速測試系統,就曾被政府拒絕資助、最後需靠深圳市政府投產。要促成香港科研產業化,其首要條件,就是營造「港研港用」的良好氛圍,為本地的科研產品提供友善的土壤。筆者建議,政府應設定額外免稅額或退稅安排,鼓勵本地商戶使用香港創新企業或大專院校研發的科技產品,政府更可制訂部門及公營機構採用本地研究或創新產品及服務的績效指標,以顯示政府對本地科研機構及初創企業的支持,並作為業界之表率,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空間。

 香港目前在大、中、小學的階段,都已坐擁大批精銳的科研人才。政府的使命,就是為這些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長土壤,讓他們接受更獨特、更優質的教育。與此同時,政府亦要優化本地土壤,加強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成效。筆者相信,香港創新科技產業前途無可限量,讓香港科創品牌名揚四海的日子,已近在咫尺!圖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程向明 【熱門話題】從科創大賽反思科研政策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