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衛通社19日報道,聖彼得堡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和空間技術學院教授謝爾蓋·馬卡羅夫表示,中國航天員長時間在軌,將使科學家們獲得寶貴的數據,豐富航天醫學。
他說:「學會確保人們在外層空間停留,是一項仍有許多空白點的任務。太空人在外層空間停留越久,其機體活動的指標就越多,包括大腦、前庭器官、血液循環系統等。所有這些信息,都是從飛行時間不同的許多太空人那裏收集到的。這些數據有助於全面了解太空人應如何行動。因此,將中國航天員送往太空半年並收集其健康指標,將豐富太空醫學。」
馬卡羅夫認為,載人航天將朝着兩個方向發展:太空人在地球軌道上停留,以及到月球甚至火星的載人飛行。他總結說:「當然,中國的航天計劃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的軌道站體積大,功能多,建造過程非常快。我認為,中方有能力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突破。」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3名航天員成功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外國媒體高度關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這一重大成就,認為中國航天事業展現出自主創新能力,再次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