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20日)表示,香港將在未來5 年發行1755 億港元綠色債券,並在評估港成區域碳交易中心可能,研建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碳市場。近年,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相關議題廣受社會關注,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帶動綠色及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新主流,加上國家決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綠色金融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充分把握全球碳市場和綠色金融市場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加速打造成為灣區綠色金融樞紐,以己所長,助力國家實現向綠色經濟轉型的目標,同時亦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當前,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已演化成市場的投資及融資主題,全球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正不斷加大。國家提出在2030 年碳排放量達峰,並於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根據測算,到2060 年,內地每年需要至少3 萬億至4 萬億元人民幣的綠色投資,資金缺口年均在1.6 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部分可以體現為綠色債券市場的需求,顯示綠色金融有極大發展空間。
面對巨大的綠色投融資需求,香港在推動內地綠色債券發行一事上,可發揮更多作用。一方面,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擁有全球領先的資本市場基礎,是亞洲最大的國際債券安排發行中心,及全球領先的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特別是中央支持香港打造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本港已逐步形成完備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
另一方面,香港歷來是內地與世界各地連接的橋樑,可充分發揮連接內地發行人和國際投資者之間的作用,鼓勵更多的內地機構來港發行綠色債券,為吸引國際投資者綠色資金提供理想的平台。資料顯示,2020 年在港安排及發行的綠色債券貸款總額達120 億美元,截至2020 年年底累計金額達380 億美元;三分之一綠色債券的發行人都是首次在香港發債。早前,深圳市政府來港發行地方債,當中就包括綠色債券,正是「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體現,往後本港當可繼續發揮優勢,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完善綠色金融機制,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同時有序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
值得留意的是,為推動達至碳中和目標,內地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排放量將超過40 億噸,預計帶來千億級交易市場規模。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產生一系列交易、投資、支援類金融活動,為碳金融服務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內地已陸續在北京、上海、湖北、廣東、深圳等多地開展碳交易試點,但交易的方式較為單一,缺少期貨交易和各種金融產品的創新。香港可以聯合廣東,建立大灣區碳交易市場,加強內地碳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包括資訊披露,標準制訂,供國際投資者進行交易等,促進國家碳交易市場的產品完善,進一步豐富本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生態,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區內綠色金融樞紐。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